撒拉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撒拉族的来历

撒拉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 。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化隆回族自治县黄河谷地 。以及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乡一带 。部分撒拉族散居于青海省的西宁市及黄南、海北、海西等州和甘肃省夏河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伊宁县等地 。其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撒拉语言 。及文字 。通用撒拉尔语 。伊斯兰教是撒拉族的全民信仰 。所以 。宗教对其历史发展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较深的影响 。

撒拉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撒拉族的来历

文章插图
撒拉族有什么风俗习惯?中国少数民族撒拉族的来历习俗
撒拉族的食俗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中国黄河沿岸的青海省地区 。撒拉人自称“撒拉儿” 。其他民族称之为“撒拉” 。
撒拉族男儿 。多以上山伐木、下河板筏为生 。此外 。养蜂是撒拉人最喜爱的副业生产 。园艺也是他们的特长 。
撒拉族习惯于日食三餐(农忙时根据情况适当加餐) 。主食以面粉为主 。家常品种有花卷、馍馍、馒头、烙饼、面片、拉面、擀面、散饭、搅团等 。在一年一度的斋月里 。一般都只食早、晚两餐 。饭菜比平时丰盛一些 。
撒拉族先民于700年前从中亚撒马尔罕一带迁徙至青海循化 。据史书载 。那时其先民过着游牧生活 。迁徙以后 。虽然其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 。但畜牧的习惯至今未变 。不少撒拉族人家都养着一、二十只羊 。一两头牛 。牛羊多的还在附近山上圈养 。这些牛羊一方面解决了农业所需的肥料 。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肉食之需 。撒拉族的肉食佳肴 。古朴自然 。代表了撒拉族人个性和风格 。
牛羊头蹄是撒拉族人普遍爱的一种肉食 。宰罢牛羊后 。砍去犄角 。用烧红的铁铲把牛羊头上各部位的手燎尽 。再用碱面水洗净 。用刀从牛羊头的嘴角处沿牙骨割到耳后根 。劈成两半 。放时锅里 。烧开后加放小麦同煮 。调料只用当地产的花椒和青盐 。当煮到肉皮脱落时即可食用 。早餐时 。主妇把肉捞到案上 。一块一块地取下 。将每个部位分放到各人的碗里 。牛羊蹄肉须每人一份 。眼睛通常由老人吃 。据说老人眼花 。可以直到“吃啥补啥”的效果 。吃完肉 。每人还要喝一碗带汤的麦仁 。
另外 。宰牛羊的当天 。撒拉人还将牛羊肠、肚等用碱水洗净 。再将牛羊心肝等剁成肉末或肉泥 。拌以面粉、葱花等 。细心地塞进牛羊大肠里 。用细线封口 。另外 。将豆面和白面拌匀调成面糊 。由两人合作 。灌入小肠内 。封口 。和大肠一起放进锅里 。同时再放进几块胸叉肉一块儿煮 。约10几分钟 。大小肠即熟 。为防止肠皮煮烂 。火候要适中 。煮熟后 。即请来亲友 。由主妇捞出放到盘子里 。端到客房的炕桌上 。每人准备一把刀 。客人自己一节一节地割下吃 。各人的小碗里盛有用蒜泥、辣酱和醋调成的佐料汁 。
无论是牛鲜美的羊头肉 。还是香甜的牛羊肠肚 。热情的主人都要分送给左邻右舍几碗品尝 。
麦仁饭是在丧葬礼仪中全村人集中食用的一种食物 。安葬亡人后的第三天 。在丧属家里支起专用大锅 。左邻右舍的妇女们抬来泉水 。装满大锅 。本“孔木散”(宗族或家族)的小伙子们则上山打柴 。准备烧火用 。三、五个妇女们则将小麦洗净 。一点一点地放进村里的大石臼里捣烂 。并吹去麦皮 。倒进大锅 。放少量蚕豆或豌豆 。开始烧火 。经过十几个小时 。才能煮烂;尔后将肉丁、葱花等炒出来的“乔花得”倒进大锅 。搅匀即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