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贷“暗门”被堵!严查“风暴”下仍存暗箱操作

_原题为:经营贷“暗门”被堵 但上海仍有暗箱操作……
摘要【经营贷“暗门”被堵!严查“风暴”下仍存暗箱操作】近期 , 多个城市开始对“经营贷”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尽管监管层在严查 , 但是相关违规行为仍旧在“暗箱操作” 。(中国经营报)
2020年以来 , 以上海、深圳为代表的热点城市 , 房价持续上扬 , 而与此同时 , 经营贷规模也大幅度攀升 , 而这背后也存在着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现象 , 这一现象如今正在被监管层关注 。近日 , 针对经营贷监管不严等问题 , 各地银保监局接连对本地银行开出罚单 。
3月26日 , 银保监会、住建部、央行联合发布《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各银保监局、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 , 要联合开展一次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问题的专项排查 , 并于今年5月31日前完成排查工作 。
《通知》还提出 , 企业和个人违规挪用经营用途贷款的相关行政处罚信息 , 要及时纳入征信系统;对期限超过三年的经营用途贷款 , 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中介机构合作白名单等 。
对于《通知》的出台背景 , 三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 , 一些企业和个人违规将经营用途贷款投向房地产领域问题突出 , 影响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 。”
近期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已经接连披露相关排查的具体数据 , 但是上海目前还未披露相关案例 。事实上 , 早在今年1月末 , 上海银保监局便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 , 要求各商业银行 , 对2020年6月份以来发放的经营性贷款等进行全面自查 , 并于2021年2月28日前向上海银保监局报送自查和整改报告 。
3月29日 , 上海银保监局相关人士向《中国经营报》采访人员透露 , 目前上海地区135家商业银行已经完成个人住房信贷管理专项自查工作 , 上海银保监局正在结合自查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但是对于经营贷款违规流入楼市的体量 , 该人士则表示:“目前现场检查正在进行中 , 我们将及时对外公布有关检查情况 。”
楼市“灰犀牛”
王慧(化名)在2020年用经营贷的借款买了第二套房 , 购房时其被要求全款支付 , 由于自有资金不足 , “所以找了资金中介 , 以经营贷的名义借到了钱 , 而且在有些银行 , 经营贷的还款周期也可以达到20年 , 去年经营贷利率比房贷低很多 。”在2020年 , 由于经营贷与按揭房贷的利率出现较大的倒挂 , 从而驱动购房者铤而走险 , 违规套取经营贷 。
去年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小微企业贷款 , 提出了优惠政策 , 最低年利率只有3%左右 。在今年3月末 , 本报采访人员经过走访发现 , 目前部分银行的经营贷年利率仍可以达到3.85% , 平均年利率为4%~5% 。而融360数据显示 , 2021年2月底 , 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为5.26% , 二套房平均利率为5.56% 。
按此利率差计算 , 若贷款额度为900万元 , 则每年支付的利息费用便会减少20万元左右 。若以最长贷款20年计算 , 利息的总差额可达到4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