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导演了这场“币灾”?监管全线加码 银行加大交易围堵 “上车”还是“告别”?

_原题为:谁导演了这场“币灾”?监管全线加码,银行加大交易围堵…“上车”还是“告别”?市场分歧加大
摘要【谁导演了这场“币灾”?监管全线加码 银行加大交易围堵 “上车”还是“告别”?】本周后段,币圈经历的一场血洗 。比特币一度暴跌30%触及30000美元,相当于从4月创下的近65000美元纪录高位下挫超50% 。其它加密币更是全线重挫,狗狗币、以太坊跌幅更大,币圈一片恐慌 。
刚刚过去的“币灾”,是监管风暴下币圈正在变得脆弱的真实写照 。
本周后段,币圈经历的一场血洗 。比特币一度暴跌30%触及30000美元,相当于从4月创下的近65000美元纪录高位下挫超50% 。其它加密币更是全线重挫,狗狗币、以太坊跌幅更大,币圈一片恐慌 。
监管趋严已然成为币圈未来的趋势,而近日关于提现出现困难、投资客在换人民币交易时被冻卡的声音也有所增加,这也成为币圈大幅调整的因素之一 。
提现困难引起币圈恐慌?
5月18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联合联合发布的公告强调,有关机构不得直接或间接为客户提供与虚拟币相关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为客户提供虚拟货币登记、交易、清算、结算等服务 。
该公告通过央行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声,在币圈很快就引起了“恐慌式抛售”,部分币种一日跌幅超30%,众多投资者惨遭血洗 。有币圈人士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投资者担心虚拟币收益“提现”将遭到更严格的监管影响 。
在币圈,近日关于提现出现困难、投资客在换人民币交易时被冻卡的声音也有所增加 。
一位接近央总行人士告诉券商中国采访人员,此次三协会联合发声,固然代表着某种监管意图,但这与央行直接发声是有区别的 。
今年4月18日,央行副行长李波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指出,加密资产本身不是货币,而是另类投资品 。加密资产将来可能发挥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一种投资工具或是替代性投资 。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正在研究,对这样的一种投资工具,应该匹配怎样的监管环境 。在研究明白需要怎样的监管规则之前,会继续保持现在的举措和做法 。
央行对虚拟币的态度一直十分谨慎 。中国虚拟数字货币的监管政策始于2013年,央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指出比特币等虚拟数字货币不属于法定货币,普通民众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拥有参与的自由,但需要防范风险 。2017年,央行等七部委禁止了ICO等一切形式的代币发行融资活动 。
炒客总结出“防冻卡指南”
事实上,虚拟币提现困难并不是新现象 。
具有多年炒币经验的投资者小松告诉采访人员,虚拟币“提现”困难从2019年底就出现了,去年最为严重,只要通过银行卡出金,就大概率会被“冻卡” 。为防止这种情况出现,目前,他通常通过熟人提现,“我把币给他,他把钱给我,支付宝、微信都行”,小松对采访人员说 。
券商中国采访人员实测发现,目前包括币安、OKEx等币圈交易所依然面向国内用户开放交易,作为平台方,为虚拟币的买卖方提供交易撮合及交易担保服务 。虚拟币交易的双方可通过银行卡、微信支付、支付宝等渠道实现虚拟币与法定货币的交换,主要是通过“C2C”,也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交易的方式 。
一位曾任职于某数字币交易所的技术人员介绍,目前,币圈资金的进出大多是通过OTC交易的,所谓OTC就是——“你跟我买币,我把币打给你,整个过程由平台做担保” 。
“交易平台OTC进出的资金,也可能委托第三方的公司去做,一些公司把注册地放在日本或新加坡,通过这种方式来规避法律风险,但也一些交易平台实际上是通过自己旗下的公司去做,此部分存在监管空白 。”该技术人员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