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吃得好 母乳就会多吗?

1、让婴儿吃全?贮存于乳房中的奶有前奶(第一部分)、中奶(第二部分)、后奶(第三部分)之分 , 其营养素含量
推荐阅读
???
??????????????????????????E????
1、让婴儿吃全奶
贮存于乳房中的奶有前奶(第一部分)、中奶(第二部分)、后奶(第三部分)之分 , 其营养素含量各不相同:
故每次喂奶 , 要让婴儿吃空左右两奶 。如果乳母奶水多 , 或婴儿有病等原因而吃不掉 , 则让婴儿先吃空一只奶 , 再根据情况处理 。是肠胃病的 , 不吃另一侧奶的后奶;如是婴儿身体瘦弱 , 或体重增加过慢 , 可将前奶另行处理 , 只吃后奶 , 以增加脂肪;如婴儿体重超重 , 需要控制乳汁摄入量 , 则将后奶另行挤出处理 , 减少热量 , 有利减肥 。不论何种情况 , 吃不完的奶水都要排出 , 这样有利乳汁分泌 , 以备不时之需 。
2、泌乳量多少与婴儿体重差异有关
整个哺乳期的泌乳量不是一成不变的 , 母体之间也有差别 , 其基本规律受
三个因素制约
一是婴儿的生长因素 。哺乳期的头6个月 , 由初乳每天250毫升 , 随着婴儿体重的逐渐增加而增加;约在6个月左右 , 婴儿体重为初生体重一倍时 , 母乳泌乳量达到最高峰 , 约1000毫升;9个月后开始下降 , 至1岁半时尚有800毫升 。
二是婴儿体重的个体差异 。科学家研究证实 , 单胎母亲每天大约泌乳800~1500毫升不等;双胎母亲则达到2500毫升 , 可满足两个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 。一个瘦小母亲如生下一个大胖小子 , 其泌乳量就比大个子母亲生下小个子婴儿要多 。说明乳母体内存在着精确的调节机制 , 能以最佳方式 , 使体重不同的婴儿都能得到其组成合理平衡的营养 。但早产儿、多胞胎、低体重儿在出生一个月后出现“追赶生长”现象 , 有的乳母的泌乳跟不上婴儿生长需要 , 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补充适合婴儿食用的乳制品 。
三是疲劳和精神因素 。乳汁的产生是脑垂体分泌的泌乳素和神经系统控制的泌乳反射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凡乳母过于劳累、精神紧张、过分担忧、生气等 , 都有可能即时减少乳汁分泌 。当这些因素消失后 , 又会立即恢复正常泌乳 。尤其是职业妇女 , 产假期满上班 , 常因睡眠不足、工作不适应、挂念宝宝等因素导致泌乳下降 , 需要尽快调整心态 , 适应环境 。
婴儿需要补氟、补铁、晒太阳
氟可能是全乳喂养的婴儿唯一需要补充的元素 , 因为母体进入奶中的氟化物很少 。当牙齿在发育阶段 , 给予适量的氟化钠 , 可使牙齿对龋病的易感性降低 , 同时氟化物与牙结构中的一些磷灰石晶体结合 , 可形成不易溶解的氟磷灰石 。假使从出生到恒牙出齐(约11~13岁) , 饮用1ppm氟化物水 , 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但是全乳喂养的婴儿几乎无须喝水 , 且我国尚未普及推广氟化物饮用水 , 所以婴儿每天口服氟化物滴剂0.25mg/kg , 能有效地预防龋齿 。
母乳中含维生素D不多 , 这不是母乳自身的缺陷 , 恰恰是“造物主”的巧妙安排 , 目的是要婴儿接爱太阳的拥抱 , 去适应自然环境中的生存斗争 。所以一个月后的婴儿就有喜欢户外活动、回归自然的本能反应 。因此婴儿每天应有1~2小时的户外活动 , 只要不让阳光直射眼睛 , 即可通过皮肤与紫外线的化合作用 , 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 。这是最经济、安全、可靠的方法 , 而且还是婴儿健身益体 , 提高智力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北方的冬天 , 以及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大城市中 , 因光照不足 , 需要每天补充维生素D10微克 , 但不能过量 , 连续使用5、6天后停服1、2天 , 以防维生素D中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