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夫妻 对橡皮婚姻说“不”


80后夫妻 对橡皮婚姻说“不”

文章插图
“橡皮婚姻”的四大症状
【80后夫妻 对橡皮婚姻说“不”】一、夫妻双方惜字如金
二、生活中不再有兴奋点
三、不再争吵
四、性生活可有可无
3·15过去了 , 打假的话题没有冷却 。人们除了谈论被严厉“打假”的伪劣产品 , 有人提出情感也要“打假”——有一种情感“假货”叫橡皮婚姻 , 指男女双方都尽职尽责 , 但貌合神离 , 无爱又无痛 , 无趣也无梦 , 法律意义上的婚壳尚在 , 跟离婚相比 , 就差一个证了 。

80后结婚两年就“橡皮”
“橡皮婚姻”是个新名词 , 但是对照王朔那部有名的小说《橡皮人》 , 意思很容易明白 , 其实就是情感麻木 。
和一下能联想到的“七年之痒”不同 , 橡皮婚姻在才结婚一两年的80后群体中已经出现 。
从事外贸工作的陈先生通过相亲认识了公务员李小姐 , 双方觉得条件匹配 , 相处一年后在家人的催促下结了婚 。因为业务往来 , 陈先生每个月起码要往返于南京与美国一次 。恋爱的时候 , 两人每一次分开都有“小别胜新婚”的感觉 , 觉得距离产生美 , 可是婚后 , 这种离别却成了两人战争的导火索 。李小姐常常要一个人吃饭 , 一个人逛街 , 她总是觉得很孤独 。
渐渐地 , 孤独变成怒火 , 甚至在他们团聚的时间里 , 也有怨气 , 总抱怨老公不够爱她 , 而老公埋怨妻子不够理解 。两人的生活变得很平淡 , 早晨起床 , 李小姐很平淡地对老公说3个字:“我走了 。”老公答道:“嗯 。”白天没事时 , 他们从不打电话 , 有事时才简短地打电话说几句 。中饭各自在食堂吃 , 晚饭在父母家吃又要装作和睦的样子 , 两人都说觉得累了 。
老年人“橡皮”是常态?
说到橡皮婚姻 , 林小姐说自己的父母也是一例 。她发现自己出嫁以后 , 父母的交流明显变得很少 。她每周回家 , 发现以前吃了饭父母总要一起看电视的 , 可是现在两人都是各看各的 。
有天一进家门 , 看到家里买了很多菜 , 但是有好几样菜都买了两份 , 林小姐还以为是爸妈怕不够吃 , 结果问了才知道是父母买重复了 , 她很吃惊 , 两人已经到了连买菜都不商量的地步了 。“这要搁到以前 , 两人肯定要吵起来 , 可现在完全无所谓的样子 。”林小姐说 , 看着父母这样过日子 , 她很为父母焦虑 。而父母也没有意识到这种异常 , 她有次跟妈妈聊起 , 妈妈还说 , “如果像我们这种情况有问题 , 那好多家庭都要散了 。
情感专家:有爱才是家
橡皮婚姻的情感状态是婚姻中缺少爱:“自己没有体验爱的幸福 , 也没有让对方感受到爱 。”橡皮婚姻的确在80后夫妻和老年夫妻中比较高发 。
因为80后群体的生长环境 , 决定了他们更关注自己的生活 , 习惯了被家人给予爱 , 但是怎么爱别人却做得不够 。另外 , 年轻小夫妻其实共同生活的时间很少 , 早晨买早点 , 中午单位吃 , 晚上可能又有应酬 , 没有多少交往内容 。年轻夫妻工作再忙 , 也必须要有个“家庭日” , 比如周末 , 可以把时间完全留给彼此 , “有房子不等于有家 , 有爱才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