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告别》,你还把哪些国民歌曲误解当地特产?

不久前,我们在视频内容中谈到了《告别》这首歌 。许多朋友留言说:提高知识,一直认为《告别》是一首中国歌曲 。
   

除了《告别》,你还把哪些国民歌曲误解当地特产?

文章插图
   是的,这首歌的作者是美国作曲家约翰·原曲《梦见家与母亲》奥德威 。
   
除了《告别》,你还把哪些国民歌曲误解当地特产?

文章插图
   美国正处于南北战争时期,奥德威创作的这首感人的音乐很快就传播开来了 。后来,这首歌传到了日本 。在日本学习的李叔同深受感动,并填写了一版中文词,带回了中国 。
   之后,《送别》作为一首学校乐歌在中国唱了百年 。Yusi在之前的节目中,我们也分析过这首歌充满了东方魅力,因为它使用了五个音调 。因此,长期被误认为是中国作曲也就不足为奇了 。
   有趣的是,在我们从小到大听音乐的过程中,这样的误解并不少见 。
   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许多熟悉的童谣实际上来自国外 。
   比如《小白船》,被《秘密角落》唱成恐怖童谣,原本是朝鲜歌曲;《两只老虎》是17世纪的法国儿歌;《新年快乐》的原创歌曲来自美国的一首民歌《Oh My Darling,Clementine》 。
   
除了《告别》,你还把哪些国民歌曲误解当地特产?

文章插图
   此外,许多儿歌也经历了类似的误解 。
   几乎每个孩子从牙牙学语开始唱的《粉刷匠》,其实都是波兰童谣 。
   这首活泼可爱的小曲子以非常简单易记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小粉刷师天真无邪的形象 。朗朗上口,幽默有趣,所以遍布世界各地 。
   
除了《告别》,你还把哪些国民歌曲误解当地特产?

文章插图
   还有《快乐拍手歌》,轻快活泼的节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 。歌词和音乐的结合让很多人误以为是中国儿歌 。稍微了解一下的人可能会认为这首歌来自日本 。
   但事实上,这首歌起源于西班牙一首流行的童谣 。
   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早稻田大学科学部教授木村利人在菲律宾做志愿者时,偶然间听到了这段来自西班牙的旋律,为它重新填词,后来又由日本作曲家金泉隆雄重新编曲,在当时的日本引发了广泛传唱和极大的影响力,并同时传入了中国 。
   还有,不知道有没有人记得小时候有一首歌颂老师,出现在我们的音乐课本上 。
   静静的夜晚,星星在闪耀
   老师的窗户通宵亮着
   每当我轻轻地走过你的窗前
   明亮的灯光照耀着我的心
   这首歌叫《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户》 。创作这首歌的是出生在朝鲜咸镜北路一个农民家庭的作曲家董希哲 。这首歌的原版是用朝鲜语写的 。后来,它被翻译成中文版,因为它被广泛传唱 。
   
除了《告别》,你还把哪些国民歌曲误解当地特产?

文章插图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作曲家董希哲六岁就随父亲一起来到了中国,后来也一直生活在中国延边朝鲜族地区,并加入了中国国籍 。
   这首歌创作于1976年文革末期,旨在消除中学生广泛不尊重教师的倾向 。
   说到这里,顺便补充一个冷知识 。
   大家耳熟能详,且令人热血澎湃的《人民解放军军歌》的创作者,同样是一名出生于朝鲜、后加入中国国籍的作曲家,郑律成 。
   

   
除了《告别》,你还把哪些国民歌曲误解当地特产?

文章插图
   

   193319岁的郑律成来到中国继续抗日战争,因为朝鲜被日本占领 。热爱音乐后,他仍然坚持在中国学习,在延安遇到了西安星海等音乐家,并有机会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 。
   19382000年,郑律成和诗人公木一拍即合,一首作曲,一首填词,创作了激动人心的八路军进行曲,这是人民解放军军歌的前身 。
   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总理的特别批准下,郑律成加入了中国国籍 。值得一提的是,郑律成也是朝鲜军歌的创作者 。
   
除了《告别》,你还把哪些国民歌曲误解当地特产?

文章插图
   ▲郑律成与妻子丁雪松合影
   除了上面提到的儿歌,还有很多来自外国作曲家的音乐作品,我们从小就听到了很影响 。
   【除了《告别》,你还把哪些国民歌曲误解当地特产?】比如曾经出现在我们音乐课本上的《友谊地久天长》《啊,朋友再见》《小少年》 。
   这些歌曲以著名电影插曲的形式传入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广泛传唱,但对于90年代和00年代以后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可能只是熟悉这些歌曲,但他们不知道它们的起源 。
   《友谊的永恒》几乎和《告别》一样,旋律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这首歌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合唱比赛、节日表演还是毕业典礼 。
   
除了《告别》,你还把哪些国民歌曲误解当地特产?

文章插图
   这样一首家喻户晓的民族歌曲,起源于苏格兰 。
   原著名为《逝去已久的日子》·彭斯根据当地父母的口头记录,歌词描述看似平淡,却有着朴素动人的情感,后来被翻译成世界各地的多种语言 。
   抒情柔和的曲调也让人想起过去的美好时光,激起离别的悲伤;但听到最后,我不禁感到坚定:既然离别总是会发生,最好期待未来的美好 。
   1940这首歌被选为电影《魂断蓝桥》的主题曲,进一步被更多人听到 。
   
除了《告别》,你还把哪些国民歌曲误解当地特产?

文章插图
   是的,虽然不同国家的文化多样,语言不同,但情感是相互关联的,音乐可以把人类紧密联系在一起 。
   俄乌最近的战争可能会让很多人想起旋律欢快却悲伤的歌曲《啊,再见朋友》 。
   这样一首在中国广为流传的革命歌曲,来自遥远的意大利,是二战期间意大利的游击队歌曲,后来被著名的南斯拉夫电影《桥》用作插曲 。
   
除了《告别》,你还把哪些国民歌曲误解当地特产?

文章插图
   整首歌充满了游击队即将离开家乡的壮丽和英雄主义,充满了对家乡、亲戚和爱人的不情愿和依恋 。即使你不是战争的见证人,通过这样一首歌,你也可以感受到战争的无畏精神和不愿离开家的复杂思想 。
   20世纪80年代,程琳的歌曲《小男孩》在全国各地都很受欢迎,这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
   这首歌也来自国外,与电影密切相关——它是德国音乐电影《英俊男孩》的插曲 。
   
除了《告别》,你还把哪些国民歌曲误解当地特产?

文章插图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因母亲去世而被诬陷贪污银行的钱,因此被寄养在自私保守的祖父家中的故事 。在音乐中,我们似乎看到一个年轻人在阳光下肆意成长,突破困难和障碍 。
   
除了《告别》,你还把哪些国民歌曲误解当地特产?

文章插图
   这首歌的原版是由电影主演和荷兰演员海因切演唱的 。2010年,50多岁的海因切来到中国,再次当场演唱,引起了全民的回忆 。
   当然,我们说这么多,不是强调外国月亮圆,而是说音乐是如此广泛和广泛,可以容纳世界各族人民的情感,因为人类的同理心,它可以在世界各地流动,继承,收集一代又一代人类的真实感受 。
   真正好的音乐,无论诞生在哪里,最终都会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