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淑女还是养“假小子”( 四 )


日子:
我说的东方和西方=是中国和美国,我是这么说的么?
你真的这么理解吗?
--------------------------------------------------------------------------------
我的好友:
无必要的争论~
呵呵,我记得,我在看王文革老师的一篇文章时看到这样的一句话:
他说:在别的国家里,是怎样生存得更加好的问题,而到了我们的国家里,就是怎样生存的问题了 。原因?我不说了 。
还有,我明白楼主的意思,同时,觉得回贴的那位同学太偏激了,呵呵 。
--------------------------------------------------------------------------------
笨cc:
对于两个帖子的内容,或许是我没有完全理解板凳的意思 。
我自己有两个孩子,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孩子,为此,我对每个孩子是一个不同的个体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 。我对这个孩子的教育方式如果放到另一个孩子身上,只会以失败告终 。(我所说的是教育方式,并不是教育结果 。)因此我想,孟母也好,周某人也好,西方追求的个性也好,都离不开咱们老祖宗的一句话:“因材施教” 。

123 4
我所理解并实施的早教
贾不了说他孤独……



来说,就是“个性”,而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每个个体的不同,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
目前,我所看到的“西方教育”我自己感觉,一个字——“过” 。我觉得放在中国尺度过了,或者说,被一些父母“错误的理解”之后用在孩子身长,产生了“过”的效果 。(要说明的是,我不是研究西方教育的学者,我所看到的只是国内的一些书刊介绍也许就是板凳说的过时的东西)我不知道真正的西方教育是不是就是这样 。
过分的强调了个性,兴趣,爱好而忽视了纪律,规矩,责任 。我知道,每个国家教育的侧重是不一样的,这个和一个国家的传统有关,比如德国,是很讲规矩的 。但是,在我们所看到的国内的关于西方时髦的育儿观点中,很少可以看到这方面的介绍 。所以有些父母会做的“过”了 。
所以,我的观点就是,教育的手段方式可以因人而异,但是目的不能改变 。目的是甚么,是成为一个有规矩的人 。中国的传统教育侧重规矩,西方侧重所谓的个性 。但是,我不认为成为一个有规矩的人会扼杀他的兴趣、爱好、想象 。
我不迷信专家,西方教育方式,正是因为每个个体不一样,所以,我觉得才不可能有一个“具体的系统的早期儿童教育,及家庭教育” 。孔子这家的教育理论已经很完整清楚的表达 。其实,具体的系统的条文是围绕着思想不断更新的 。
--------------------------------------------------------------------------------
what:
在澳洲的幼儿园,孩子第一个要学的,是“share(分享)”,“taketurns(轮流)”,以及适应集体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以为鼓励“个性”就是不要纪律 。其实教育的真正要旨是要让孩子能够在社会规则下展现个性 。
我个人觉得,中西方教育的一个很大区别,在于给孩子的时间,澳洲的学校给孩子很多的时间去慢慢适应,并积极地通过各种温和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 。而中国的孩子,有一种急切强加的感觉,到什么时候就必须怎样,孩子的快乐程度自然就降低了 。而且,一个更不好的副作用是,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被剥夺了 。他们习惯于被要求,而不是理解后再适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