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淑女还是养“假小子”


这篇文章的思考,来源于好网频道里的一篇文摘女孩天生是“男孩”:根据科学研究,有半数以上的女性在童年都有假小子的表现,甚至有科学证明,有些女孩天生“长着”男孩的脑 。现代社会,女孩子传统中原有的羞涩、内向等特质在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起的积极作用不大 。特别是针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时,过于含蓄内敛会带来不必要的误会和伤害,因此为了让女孩们的将来,你是否愿意或能够接受她们性格上“男性特征” 。
借着好网的文章,回忆了一个我那个并不怎么出色的童年往事 。
小时候,老妈给我立的规矩有很多:与人说话声音不能响,坐的时候要双腿并拢,两手摆在腿上,摆出一幅贤淑良德的样子;走路不能东张西望,更加不准乱蹦乱跳;不能穿西装裤,不能学人吹口哨,不能打弹子和玩油板,当然说脏话和吐痰更加是被严厉禁止的……
老妈说,女孩就应该有女孩的样子,不能像男孩那样随随便便,否则以后会嫁不出去的 。嫁不出去,似乎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为了以后能顺利嫁人,我牢记老妈的教导,努力做着淑女 。
我一边装着做淑女,内心里却非常羡慕我的好朋友L 。工作忙,再加上有两个孩子,L的父母似乎忘记了对她进行“女孩教育” 。
在我印象中,L始终都是一头短发,老穿着她哥留下来半新不旧的衣服 。不熟悉她的人,一开始总把她当成男孩 。L似乎并不在乎别人对她的性别认定,她依旧快快乐乐地过着她的日子:捕蝉、打弹子、玩油板还是滚圈圈……男孩的游戏没有她不玩的,而女孩子们的游戏她也玩得很开心 。
走过了冬,出过了春,我们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走进了学校:L的性格优势很快就在学校展露头脚:她很受同学们的欢迎,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班长从小学一直做到了中学;L从没遭遇过当年流行的“早恋”的困扰,成绩始终傲人地坚守班里头名,无论是女孩擅长的科目还是男孩擅长的,她似乎都得心应手,没有偏科的现象……
就这样“假小子”L书一直读到了北大,后来又出国读研读博……而我这个淑女费了老劲只考了个国内的二流院校,然后是毕业、工作,完成嫁人的任务……
思考一下,你是否愿意改变或接受女儿身上的“男孩特性”:
正方:对女孩的教育没有必要再遵循传统的“淑女型 ”教育,应该任其性格自由发展,更何况社会的审美正逐渐朝中性化倾向发展,比如2005超女中的前二强,李宇春和周笔畅,身上都带着男孩气质 。女孩身上带有男孩的特征也许更利于她的成长(如我的好朋友L) 。
反方:不管社会审美朝哪个方发展,女孩还是应该有女性特有教导,相信大部分人更愿意与一个安静、听话、整洁的小姑娘相处,而不是一个整天乍乍呼呼,邋里邋蹋的“假小子” 。
--------------------------------------------------------------------------------
蜡笔小星:
假小子培养无所谓,如果性取向也变化了怎么办?
参与此话题精彩讨论>>>>



不同意“教幼儿背唐诗”是错误
我所理解并实施的早教



早期教育是从婷儿四岁左右我才形成的大致思路 。
我的方法有:
1、文字记
通过写日记,记下婷儿的成长、进步,做到有一手原始的资料,为日后的展望做好准备 。
多反思,如我还有些什么事要做,如何使婷的教育更好,她学习、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如何解决?这个好习惯如何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