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十几股也要穿透?拟IPO企业股东穿透核查加码( 二 )


从严核查将重挫
创投募资和投资
事实上,对拟上市公司的股权穿透一直都存在,为何从今年开始对核查要求进行了升级?资深投行人士解枫对采访人员分析,从严核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击腐败、防止利益输送等非法行为,从而整顿和规范资本市场 。
“现在排队上市的企业有近2000家了,但去年以来,有些IPO项目的股权架构不透明,穿透后发现了较多问题,涉及到涉嫌利益输送等,引起监管和市场的关注 。”解枫认为,监管此举是为了打击突击入股和制度套利行为,引导投资机构做长期的价值投资 。
解枫也透露,的确有不少企业因严查而主动撤材料以及放缓上市计划的,“这种方式会变相劝退很多公司,因为股权穿透的工作量很大,投行也好企业也罢,都会衡量上市的可能性,以及上市之后能带来的收益 。”解枫表示,恐怕有30%~40%的企业要就此终止IPO 。
采访人员了解到,面对突如其来的从严核查,创投基金和拟上市企业都在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要求从严穿透核查政策,主动核查自身背后出资人的详细情形,要求各层出资人及时清理不符合条件的出资主体;另一方面,有创投机构也因此放缓了募资和投资的进度 。
【持十几股也要穿透?拟IPO企业股东穿透核查加码】深圳一PE机构人士对采访人员表示,如今企业上市进程放缓,将影响公司投资Pre-IPO项目的节奏 。“去年以来已经出现不少上市企业破发的现象,越往后二级市场上的不确定性更大,一级市场项目估值这么高,二级市场上能否赚钱都是个未知数 。”
对大多数创投机构而言,更深远的影响是,给原本处于寒冬的募资形势雪上加霜 。深圳一创投机构相关负责人透露,在严格穿透核查的政策实施之后,部分潜在出资人已经明确表示不再参与基金份额的认缴,而多数人虽未明确表态放弃参与认缴出资,但也持观望态度 。解枫也分析:“对政府LP和国资背景的LP就不担心,但是个人LP也因此而徘徊,或者干脆懒得出资了 。”
但是,在左丁看来,严查股东穿透对规范的投资机构来说却是一个利好 。“第一,投资机构会慎重选择资金来源;第二,资金来源不明的机构未来将很难拿到好项目;第三,规范的投资机构能更好地与保荐机构合作 。”
业内呼吁灵活处理
不同类型基金主体
尽管对拟上市企业的股东穿透核查并非监管新要求,但有法律人士指出,此次进一步加码,将使目前的IPO审核周期变长,从而让投资机构比原来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创投机构也会重新审视Pre-IPO投资性价比,短期内,投机热情或将降温 。对于此次监管的加码,该人士建议,发行人务必会同中介机构审慎客观查证后作出相关承诺,避免在一味追求IPO进程情况下作出虚假不实承诺及信息披露 。
国内某VC机构负责人表示,创投界支持监管部门从严审核的政策要求,但希望该政策在执行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避免对上市主体进行一刀切的从严 。对于穿透层次过多、确实难以继续穿透且涉及出资金额较小,按常理判断已完全不构成利益输送或腐败行为时,监管部门不应仍坚持要求从严穿透的政策 。另外,对于涉及国家层面出资积极引导设立的具有国有成分概念的基金主体,应给予相应的豁免政策或较为宽松的审核政策,否则将可能会使大量社会资本放弃参与国家基金的念头,势必影响国家资本撬动社会资本共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政策 。
相关报道:
信披成本竟成负累?有公司IPO信披成本竟近700万 是审计费用近两倍
IPO观察:一周5家IPO过会1家原三板公司 314家企业正在IPO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