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孕妇的产前护理 临床护理 | 39康复网 | 医源世界

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孕妇的产前护理属于临床护理栏目,主要讲述了【摘要】 妊娠可使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恶化导致妊娠失败或母婴高病死率 。笔者分析、总结了收治的7例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的护理,提出:
【摘要】妊娠可使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恶化导致妊娠失败或母婴高病死率护理,提出:
关键词妊娠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 
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少见,在妊娠及分娩过程中可因贫血、出血、感染对母儿造成生命危险 。国内报道占分娩总新生儿死亡 。现将有关妊娠合并再障的产前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1.1
1.2临床表现入院时所有孕妇均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皮下瘀斑或粘膜出血 。其中合并重度妊高征3例,充血性心衰2例,上消化道出血、肺出血1例,支气管炎、肺炎2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2例,胎膜早破1例,
1.3妊娠结果顺产2例,剖宫产4例,人工流产1例,只有1例发生产后
1.4新生儿情况足月产儿1例,早产儿5例,体重1.5~2.8kg,除1例发生新生儿重度窒息外,余5例Apgar评分8~10分 。
2.1预防出血由于再障病人血小板量的减少及质的异常,以及血管脆性和通透性的增加,可发生皮肤、牙龈、鼻、胎盘、消化道及颅脑等部位出血 。本组病例中入院时血小板数量均处极低水平,故入院后即安置单人房间,合并重度妊高征者戴墨镜 。嘱绝对卧床休息,指导床上活动技巧,防止碰撞,禁刷牙、抠鼻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 。对口腔粘膜出血点用凝血酶原粉末外用或以明胶海棉片贴敷牙龈,并以消毒棉球压迫止血 。集中进行治疗操作,尽量减少穿刺、注射次数,注射后延长局部按压时间 。加强观察皮肤瘀斑、神志、大小便变化,注意有无腹痛、阴道流血、头痛、呕吐、视物不清等出血征象,定时监测生命体征、胎心音 。
2.2预防感染感染是继出血后再障死亡的又一主要原因,导致本病感染主要因素为白细胞及粒细胞减少;其次是患者还有不同程度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异常[3]  。较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是呼吸道及泌尿道,本组病例中1例病人入院时虽体温正常,但已存在肺部感染 。另口腔出血极易引起口腔粘膜感染,故予口炎康溶液漱口每2h1次,口腔护理每天2次,及时清理陈旧血块 。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注射前皮肤消毒,设置保护性隔离;完善生活护理每日行床上浴1次,会阴抹冼2次;病房定时通风透气,按医嘱应用抗生素加强抗感染治疗,监测体温每日4次 。
2.3预防受伤妊娠合并再障孕妇妊高征发生率高,且发病早、病情重,不但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和胎盘早剥,而且容易发生流产、早产、胎死宫内及胎儿宫内发育受限等[1]  。本组病例中3例于妊娠中晚期出现重度妊高征,来诊时为先兆子痫,2例合并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宫内缺氧 。入院后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多取左侧卧位,定期进行NST检查,定时监测胎心音及血压变化 。积极配合行镇静、解痉、降压等治疗,床单位设保护床栏,预防抽搐时发生坠床 。
2.4监测各项凝血功能及血常规变化妊娠期孕妇血液系统可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自妊娠6周起血容量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血容量增加包括血浆与红细胞增多,血浆容量增多约100ml,红细胞增多约500ml,故出现血液稀释,表现为生理性贫血[4]  。本组病例发病以来以血小板下降较明显,在活动性出血期间加强对血象变化的监测,可为支持疗法提供依据及疗效观察,以及时终止妊娠 。
2.5正确使用药物及血制品由于再障的发病与某些药物有关,故治疗中注意抗生素、解热镇痛类药物的使用,以免加重病情;合并高血压者慎用肾上腺激素类药,以防加重妊高征 。输注血制品时避免滴速过快,以免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衰 。为减少产生免疫反应,滴注血小板前先输入丙种球蛋白,并使用血小板过滤器 。因血小板代谢较快输注血小板时应一次大量连续滴入,以提高效应,并为分娩与手术创造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