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教育


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教育

文章插图
维多得亚时代主要是英国文学中的一个时期,从时间上讲,维多利亚文学时期恰好与维多利亚女王1836年至1901年执政期相吻合,这一时段是英国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时段 。
维多利亚执行初期,英国面临着飞速的经济发展及严重的社会问题 。
1832年改革法案通过后,国家政权从腐朽没落的贵族手中移向新兴的中产阶级工业资本家,不久,大工业革命高潮迭起,各种科技发明与技术创新为国家经济带来新生力量,如火车、蒸汽船、纺织机器、印刷机器等 。
英国一度成为"世界工厂",通过向海外发展市场与剥削殖民地的各种资源积累了大量财富 。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全世界的经济第一强国 。但在这繁荣与财富下掩盖的是工人阶级的贫困与不幸,为了谋生连妇女和儿童都要受雇到艰险肮脏的工厂矿山去卖苦力 。日趋尖锐的阶级矛盾终于引发了1836至1848年著名的英国宪章运动 。工人阶级团结一致推出《人民宪章》,要求政府保障人权,改善生活与工作环境 。运动席卷了几乎所有城市 。这次运动尽管在1848年衰落下去,但却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也标志着工人阶级的觉醒 。
接下来的20年,英国相对繁荣稳定 。中产阶级的生活显示出有前途、受尊敬、很富有的特点 。人民整体也追求一种热情、自尊、谦逊、爱国的民族精神,而维多利亚女王也正是这些品格的榜样 。这时道德与常理这些被浪漫主义时代遗弃多年的主题,又回到了文学主流中来 。
但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中,大英帝国与维多利亚价值观都逐渐走向衰落 。在海外英国虽然还是最大的殖民者,有着不可敌胜的经济、军事实力,但它的领袖地位已经开始面临正在崛起的德国的挑战,与美国的竞争也伤害了英国的经贸垄断地位 。国内的爱尔兰民族问题悬而未决,日益壮大的无产阶级打破了辉格党与托利党之间的政治制衡 。维多利亚价值观在世纪末失去了光彩,原先谦和、体面的生活方式也被放纵与挥霍所取代 。
这种世纪末伤感在唯美主义者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与沃尔特·培特(1839-1894)的作品中有很好的体现 。这些唯美主义文学家都极力推崇"为了艺术而艺术"的观点 。
在意识形态方面,维多利亚时代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与各个领域的新发现打破了人们过去坚定的宗教信仰,宗教大厦开始坍塌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1859〉与《人类的进化》(1871)都是动摇了传统信仰的理论基 。诗人丁尼生在长诗《悼念》中就明确表述了自己对宗教与上帝的怀疑 。
另一方面,实用主义大行其道,任何事物都要经过实用的检验方可定其价值,由于物质进一步战胜精神 。《圣经》与《福音书》等宗教经典都被认为是过时的迷信,或干脆也要接受实用主义的检验 。这些观念都使得资本家进一步残酷剥削劳动人民,不再有精神道德上的顾虑 。狄更斯、卡利尔、拉斯金及许许多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们都极力批驳实用拜金主义,尤其是它对文化道德的贬低及对人类情感的漠然 。
维多利亚文学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自然带有宏大与多样性的特点 。它是多侧面而且复杂的从各个角度,包括浪漫的与现实的反映了人民生活中的各种巨大变化,这个时代也诞生了一大批顶天立地的文学巨人 。
这个时期,小说广泛流行,繁荣发展 。著名小说家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狄更斯、萨克雷、勃朗蒂姐妹、哥斯凯尔夫人(1810-1865〉与特罗洛普(1815-1882)等人 。这些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一方面重新倡导18世纪的现实主义,一方面又肩负起批判社会,保卫人民利益的责任 。尽管他们的创作角度与风格各不相同,但共同特点是关心广大百姓的生活与命运,他们为不人道的社会机构、堕落的社会道德、拜金主义的盛行及大面积的贫困与不公深感愤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