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试借鉴古法护理新生宝宝( 四 )


『注释』①汤 。②调和,合适之意 。
『释义』新生儿洗浴,其浴水必须冷热适 。否则,过冷过热都会使儿受到惊恐,产生五脏的疾病 。严冬时节沐浴太久,会感受风寒病邪;夏暑季节沐浴太久,会感受风热病邪 。给新生儿洗浴的次数不宜过于频繁,过频易使背部受寒,而导致癫痫一类疾病发生;若不给新生儿洗浴,又会使其毛发脱落 。
若给新生儿洗浴,最好在浴水中加入猪胆汁一枚 。猪胆汁大苦大寒,清其脾火,新生儿洗浴之后,可终身不患疥疮之类的皮肤疾病 。
『按语』猪胆汁汤浴儿,现早已不用 。至于洗后终身不患疥疮,恐有言过其实之嫌 。
『原文』儿生三日,用桃根、李根、梅根各八两,上三味,以意着水多少,煮令三、四沸,以浴儿,能除诸疮 。(《华佗神医秘传卷八》)
『释义』出生三天的新生儿洗浴,可用桃根、李根和梅根各八两,加水适量,煮沸三四次,去渣用温药水洗浴,能使新生儿免生多种疾病 。
『原文』浴儿虎头骨汤①,主避除恶气,兼令儿不惊,不患诸疥疮方 。(《外台秘要浴儿法卷三十五》)
『注释』①虎头骨汤,苦参四两,白芷三两 。右三位味切,以水一斗煮为汤,内猪胆汁少许,适寒温以浴儿良 。
『释义』浴儿虎头骨汤,兼能使新生儿不易发生惊恐之症,也不患疥疮一类的皮肤疾患 。
『原文』儿若卒客忤①中人,吐下不乳哺,面青黄色,变弦急者,以浴之方②,以水三斗,煮令有味,适寒温浴儿良 。(《外台秘要卷三十五》)
『注释』①客忤(wǔ五)中人、不顺从 。外来为客 。客忤中人,又称中客忤;古代病证名 。中客即中人 。由于小儿神气怯弱,如骤见生人,突闻异声,突见异物,而引起惊吓啼哭,甚或面色变异,兼之风痰相搏,影响脾胃,以致受纳运化失调,引起吐泻,腹痛,反侧S,状似惊痫 。②文,一枚为一文 。
『释义』如果小儿突然客忤中人,不吃母乳,吐下不止,面色青黄,甚则反侧S,可用洗浴的办法治疗,用水三斗,煎煮使之有铜钱的味道,冷热合适时再洗浴,效果良好 。
『原文』壮热,不能服药,宜此十二物寒水石粉散方① 。(《外台秘要卷三十五》)
『注释』①十二物寒水石粉散方、芒硝、滑石、石膏、赤石脂、青木香、炙甘草、大黄、黄芩、芎{、麻黄去节、牡蛎熬 。右药各等分,捣筛,以粉一升和药屑三合,复下筛,以粉粉儿 。三日,热退即止 。
『释义』如果小儿壮热不止,又不能服药的,可用十二物寒水石粉散,浴儿后用药粉撒身,一日三次,热退即止 。
『原文』一周之内,切不可频频洗浴,恐湿热之气,郁蒸不散,遍身生赤游丹毒① 。(《婴童百问卷十》)
『注释』①赤游丹毒,以其色赤,发无定处,故名 。
『释义』新生儿在第一周之内,切忌不能频频洗澡 。恐怕湿热之气,熏蒸不散,反而使新生儿周身发赤游丹毒 。
『原文』儿初生,将猪胆汁洗浴,令肤细腻,且无疮疥 。如无,用软绢轻轻洗之,其白垢自退 。每见稳婆①将肥皂洗儿头面,抹入眼中,致目日久不开,因害成瞽②有之;且令皮肤粗涩 。亦不可频洗,泄③儿元气,或伤脐带,脐疮,终身痼疾矣 。(《婴童类萃上卷》)
『注释』①稳婆,又叫接生婆 。②瞽(gǔ古) 。③泄 。另一个意义为漏露 。
『原文』其浴儿,当护儿背,恐风寒从背而入 。(《幼幼集成卷一》)
浴儿之法五枝汤①……且滋肌肤免生疮 。(《医宗金鉴卷五十》)
『注释』①五枝汤、桃、桑、柏、柳枝,熬水洗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