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试借鉴古法护理新生宝宝( 九 )


凡小儿初生下,被寒风所吹,鼻塞 。服药不得者,用天南星为末,生姜自然汁调成膏,贴囟门上,自愈 。(《片玉新书卷四》)
婴儿又当习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不可以春夏卒①减其衣,则令儿中风寒 。婴儿冬月,但当著夹衣及衲②衣之类,极寒即渐加以旧绵 。(《证治准绳卷一》)
『注释』①卒,突然 。②衲(nà纳) 。
『原文』婴儿又当消息①,无令汗出 。汗出则致虚损,便受风寒,昼夜寤寐②,皆当戒之 。(《证治准绳卷一》)
『注释』①消息,考虑损益进退 。②寤寐(wǜ mèi悟妹),睡着为寐 。此句指白天黑夜都睡在床上 。
『原文』棉衣太暖,则阴内销,使儿娇怯多病,略见些少风寒,便易感冒,皆保重太过之所致也 。所以贫儿坚劲无疾,富儿柔脆多夭①者,譬之草木方生,以物覆盖紧密,不令见风日雨露,则萎黄柔弱必矣 。今之昧者②,往往罹③此而不能育养其子 。后之子益加珍爱,尤悔前子之不饱暖而死④,竟不知其过爱而反害之也 。呜呼,痛哉!(《明医指掌卷十》)
『注释』①夭 。②昧者,昏、糊涂 。不明事理的人 。③罹(lì力),逢遇 。④前子之不饱暖而死,说昧者根本不明白以前子女的死因,误认为是饥寒而亡 。
『按语』古代医家把小儿穿戴过暖,提到“内消阴液”的高度认识,是很可宝贵的 。通过对贫富儿的养护对比,说明一个浅显的道理 。这给新生儿调护工作提出了有益的启示 。
『原文』衣服当随寒热加减,且令背暖为佳 。亦勿令汗出,恐表虚风邪易伤 。(《保婴撮要卷一》)
下体单寒常露足……昧者重绵尚恐寒,乳哺不留犹恐哭,但见微风便感寒 。(《明医指掌卷十》)
小儿……衣服宜以故帛①,故绵为之 。用新太暖,令肌肉缓弱,蒸热成病 。不可裹足复定,致阳气不出,多发热 。(《针灸大成卷十》)
『注释』①故帛,故绵为之,旧丝绵做衣裤 。
『原文』过寒则气滞而血凝涩,过热则汗泄而腠理疏,以致风寒易入,疾病乃生 。更忌解脱当风,易于感冒……又不可日置地间,令肚着地,以致脾宫受寒,腹痛泄泻 。慎之慎之 。(《幼幼集成卷一》)
想了解更多与本文相关的妈妈真实日记、帖子、提问吗?快到亲子部落看看吧,并可赢取更多免费大礼哦!
六、生活起居
要想使小儿在身体、动作、语言和智力等方面得到发展,还必须在生活起居的各方面静心调护 。
针对新生儿生活的六个方面――吃、喝、拉、撒、睡、玩,古代医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及训诫 。比如“忍三分寒,吃七分饱”,“小儿用药,贵用和平 。”……时至今日,其中不少有价值撒内容,仍然指导着儿科的临床和护理工作,并不断给人以新的启示 。
『原文』俚谚①日:“儿哭即儿歌,不哭不偻② 。”此言虽鄙③,切中其病 。世俗岂知号哭者,乃小儿所以泄气之热也 。(《儒门事亲卷一》)
『注释』①俚谚,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②偻:《词源》作干练,伶俐机灵解 。③鄙 。
『释义』俗谚说:“儿哭即儿歌,不哭不偻※” 。这句话虽然粗俗,但是恰中其病 。世俗之人哪里知道,正是小儿泄出体内的热气 。
『原文』月里频啼才是福,胎毒胎热得以神,热气随啼无蓄 。(《明医指掌卷十》)
抱小儿勿泣①,恐泪入儿眼,令眼枯② 。(《针灸大成卷十》)
『注释』①勿泣 。②眼枯 。
『原文』小儿宜以菊为枕,则清头目 。(《针灸大成卷十》)
小儿不宜食肉太早,伤及脾胃,免致虫积,疳积 。鸡肉能生Y虫①,宜忌之 。非三岁以上勿食 。(《针灸大成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