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分娩五种危情的化解方法( 三 )


化险为夷法
方法1
孕妈妈也一定要在孕期定时做产前检查 , 一般在怀孕5—7个月间 , 每个月去做一次检查;怀孕7—9个月 , 每半个月去做一次检查;怀孕9个月以上时 , 每周去做一次检查 , 有特殊情况随时去就诊 。
方法2
不要去做剧烈的活动 , 不要再提重物 , 也不要走长路、跑步、长途颠簸及工作得太紧张;避免去拥挤的场所和挤公交车 。
方法3
在怀孕的末期3个月 , 一定要减少性生活 , 尤其是最后的1个月 , 切记性生活是禁止的 。
方法4
一旦破水 , 不管是否到预产期 , 有没有子宫收缩 , 都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为了预防胎宝宝的脐带脱出 , 破水后应立即抬高臀部躺下 , 外阴垫上一片卫生棉 , 不可再入浴 , 就是赶往医院的途中也需采取躺卧姿势 。
方法5
胎宝宝尚未足月时发生破水 , 可先观察 。怀孕28—32周时 , 应力争保胎治疗 , 以维持到怀孕32周或以后分娩 , 怀孕33—35周时 , 特别是33—34周时 , 则应在保持外阴清洁的情况下等待48—72小时 , 如果没有感染可期待至35周 , 以明显降低胎宝宝发生不测 。
方法6
如果胎宝宝发生宫内感染、缺氧窘迫时 , 应紧急做剖腹产手术 , 尽快让胎宝宝出世 。
危情四 胎宝宝在妈妈子宫内窒息
正常情况下 , 通过子宫胎盘的循环 , 妈妈把吸进的氧气输送给胎宝宝 , 同时再把胎宝宝代谢出的二氧化碳带到身体外 。
然而 , 妈妈在即将分娩或在分娩过程中 , 时常会由于多种原由而导致胎盘功能发生异常 , 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胎宝宝与母体的气体交换 , 使胎宝宝在妈妈的子宫内因为缺氧而发生窒息 。
危情真相
真相1 胎盘发生了病变 , 如胎盘出现早剥、前置胎盘;妈妈患上妊娠高血压症、糖尿病、肾炎;过了预产期胎宝宝迟迟不出生及妈妈与胎宝宝血型不合等 , 都可使子宫向胎盘输送的血流量减少 , 胎盘功能因此而受到损伤 , 从而影响给胎宝宝的供血量 , 使胎宝宝在妈妈的子宫内因缺氧而发生窒息 。
真相2 在分娩时刻 , 胎宝宝的脐带发生脱垂、打结、缠绕或脐带过短;或妈妈的子宫收缩过频、过强 , 甚至发生痉挛 , 使胎盘血管受挤 , 胎盘血液循环不能通常运行 , 造成胎宝宝在宫内缺氧 。
真相3 妈妈对分娩充满恐惧感而使精神过度紧张 , 或因胎宝宝长的太大或胎位不正等 , 都可使产程延长 , 导致胎宝宝的头部受压时间过于长久 , 大脑受到损伤 。
真相4 妈妈患心脏病、急性传染病、贫血等 , 也可使血液中的氧含量减少 , 由此影响对胎宝宝的氧气供给 。
“险”要表现
表现1 最令人担忧的表现是胎宝宝的心音不正常了!本来胎宝宝的心脏跳动应该是每分钟120—160次 , 而在缺氧时 , 心跳突然先变快 , 大约变成每分钟跳160次 , 这是由于胎血中氧含量不足而二氧化碳过多引起的一种神经反馈性调节 , 但这种调节是有限度的 , 超过限度时 , 心跳会逐渐变慢至110—120次 , 同时心跳的强度也由强变弱 。当心跳每分钟少于100次时 , 胎宝宝的生命就岌岌可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