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行业乱象调查:无资质机构借西方新词骗家长

当前 , 不管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 还是在嘉兴等二三线城市 , 早教市场都异常火爆 , 市场份额已经达到千亿元规模 。

一位知情者向中国青年报采访人员透露了早教市场“圈钱”的内幕 , 即从早些年的婴幼儿双语教育、珠心算、强化记忆等 , 到近两年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早教银行论”、“皮纹测试”、“捕捉婴幼儿敏感期”等理念 , 都从来没有离开过西方实验室 。现在的早教培训机构用那些零散的没有被科学论证的舶来数据 , 让大量望子成龙心切的年轻父母动辄几千上万的花大钱 。


西方实验室数据成国内早教赚钱“法宝”

早教机构通常说 , 西方大学研究机构通过对0~6岁各年龄段孩子的实证案例研究 , 家庭早期教育投入越大 , 他们在20~60岁时的成就越大 , 家长的回报就越多 。

同时 , 一些早教机构把国外大学生命信息学科研究的一些数据引进来 , 采集孩子的掌纹及指纹 , 分析各种先天遗传的差异和特质 , 并由此来反映被检测者大脑发育、皮层状态和灰质的分布情况 , 进而判断出婴幼儿的“最优发展方向” , 开出诊断培养清单 。

更有甚者 , 他们用“捕足婴幼儿敏感期”理念迎合年轻家长的心理孩子发育成长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 , 在其对外界事物的敏感期 , 进行一定的强化训练与刺激引导 , 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他们举例说 , 犹太父母在孩子启蒙阶段 , 会在《圣经》上涂些蜂蜜 , 孩子舔后发现《圣经》是“甜的” , 以此不断激发其求知欲望;美国前总统布什的母亲 , 为了让布什从小养成阅读习惯 , 每天把自己的读书时间调整到孩子放学的时候 。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早教银行论"等都是一些伪早教理念 。”北京市民办教育协会秘书长马学雷一针见血地说 , 现在社会需要理性思考与应对早教机构倡导的各种理念 。人生本来不是一个攀比的过程 , 在0~3岁刚起步阶段 , 就鼓吹用百米冲刺的方式来代替人生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长跑” , 是极为不负责任与不妥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