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公司3成预减:新证券法生效前夜 商誉减值再来

财报季已正式开启 , 新《证券法》生效进入倒计时 , 加之提前到来的春节 ,  2020年1月的上市公司格外忙碌——有的急着“交卷” , 有的则是急着“变脸” 。
以大族激光(002008.SZ)为例 , 该公司发布业绩修正公告 , 下调2019年公司业绩预期为6.36~7.22亿元 , 同比下降58%~63% , 此前业绩预告为45%~55% 。1月7日 , 东华软件(002065 。SZ)计提商誉减值 , 预计2019年实现净利润6~7亿元 , 同比下降13%~26% 。
“新法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了 , 财务造假的成本大幅上升 , 所以有些上市公司提前进行业绩洗澡 , 以缓解后续财务状况和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我觉得是非常正常的 。”华鑫证券研发部首席策略分析师严凯文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重罚之下 , 2019年商誉爆雷的情形是否会再现?从目前来看 , 商誉减值仍在持续 , 侧面反映出财报“优化”不再那么容易 。失去“滤镜”的上市公司 , 拼的必须是硬实力 。
为免重罚先“自曝”
新《证券法》规定 , 对于欺诈发行行为 , 最高罚款上限从募集资金5% , 提高至100%;尚未发行的 , 罚款200万~2000万元;对于信披违法行为 , 从原来最高60万元罚款 , 提高至1000万元等;证券交易内幕消息的知情人或者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违法规定从事内幕交易的 , 没收违法所得 , 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 。“股票欺诈犯罪最高罚款 60 万” 的调侃终于成为了过去 。
采访人员统计数据发现 , 截至1月13日 , A股已发布2019年业绩预告的731家上市公司中 , 若简单摘除97家业绩增减不确定的公司 , 共计217家预减 , 其中74家上市公司出现首亏 , 同时417家业绩预喜 , 占比约65.77% 。除了下修利润的公司外 , 多家上市公司上修了业绩预告 。比如 , 普利特(002324.SZ)上修2019年度业绩预告 , 由此前预告的同比增长80%~120% , 上修为同比增长130%~180% 。
值得注意的是 , 还有多家上市公司抢先“自曝”业绩风险 。
大族激光称 , 公司下调业绩预期的原因包括2019年四季度 , 公司部分客户订单延迟发机 , 根据公司坏账计提政策对部分存在坏账迹象的客户进行了个别计提 。
北斗星通(002151.SZ)亦发布公告称 , 截止2018年12月31日公司账面商誉净值约为15.2亿元 , 在计提大额减值后 , 公司预计2019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5亿至5.5亿元 , 同2018年相比由盈转亏 。
对此北斗星通解释 , 由于国际贸易摩擦不断 , 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加大 , 公司部分客户经营陷入困境 , 因此部分资产组的商誉存在减值迹象 。
严凯文分析 , 其实上市公司业绩大幅下修的案例非常多 , 2019年以商誉计提为大额下修的主要原因 , 2020年该情况稍有好转但仍然存在 。截止2020年1月12月披露业绩预报的上市公司中 , 有53家涉及商誉减值 , 其中10家给出的具体商誉减值数字区间高达60~70亿元 , 9家因商誉减值而处于首亏 。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 虽然多家上市公司修改了业绩预期 , 但已披露的公司整体业绩向好 。
重罚往往伴随着重赏 , 重罚或来自监管或来自市场 , “重赏”则必将来自于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