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识字阅读雏鹰腾飞的一翼( 二 )


【早期识字阅读雏鹰腾飞的一翼】但是,在传统的婴幼儿教育中,长期以来把实践活动和识字阅读对立起来 。许多家长忽视丰富孩子的生活游戏,一味追求识字读书;而另一方面,许多人又反对婴幼儿识字阅读,一听说早期识字阅读就斥之为“死记硬背”“影响智力发展” 。他们只要孩子活动,禁止识字读书,认为教孩子识字阅读的幼儿园就不能称之为“合格幼儿园”,对3岁前婴儿识字阅读更是嗤之以鼻……
以上两种认识都是片面的,都严重束缚了婴幼儿的充分发展 。而比较起来,后者一概否定早期识字阅读,其危害性更大 。因为一般儿童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毕竟不会被剥夺殆尽,他们从出生起,每日每时都生活在人群中,接受实践的洗礼,他们的早期经验和感受只有丰富和贫乏之分,并不存在有和无之别 。然而早期识字阅读一旦被剥夺,就整整耽误六七年之久,识字阅读的最佳时期也已错过 。试想,小鸟在六七年的时间里,仅仅扑打其中的一翅,等到想飞时,另一翅早已萎缩了,又怎么能起飞呢?而且,即使人的感性经验再充足,如果缺乏书面语言的辅助,那也是极其肤浅的;同时,人若不从小吸取比直接经验多得无法估计的间接经验,也定会跌入精神贫困的低谷 。
由于识字阅读滞后发展,孩子年龄越大脱盲就越困难,更严重的还拖了智力发展的后腿 。我国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为什么被迫编入了只有二三岁儿童思维水平的课文呢?例如?这是飞机 。那是什么?那是蜻蜓 。今天的婴幼儿谁没有见过这类实物或图片?谁还没有掌握这类句式呢?为了迁就识字,不得不把七八岁儿童的思维力、理解力,拖回到婴幼儿的水平上去,这还不可悲吗?
因为被剥夺了早期识字阅读,目前小学生的阅读量也少得可怜 。据统计,我国小学6年所读文章总字数,还不及前苏联小学3年级所读文章总字数的一半,而且程度浅近,很少名家名篇 。即使如此,小学生负担还是太重,更难进入广泛阅读 。
而最大的危害在于,孩子由于早期识字阅读处于一片空白,则上小学后完全没有自学能力和习惯,迫使孩子从入学开始就被动听讲,失去主动学习的心理,并且形成行为定势,以致在后来的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怎么甩也甩不掉“满堂灌”的教育模式,致使孩子阅读能力受阻 。难怪吕叔湘先生惊呼:“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这怪事的根,就是失去早期识字阅读的训练,使多数儿童无阅读兴趣和能力 。一翼萎缩,仅凭另一翼又怎能飞翔于蓝天白云之间呢?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开发取决于良好的阅读 。”而阅读能力、兴趣和习惯的养成,像获得其他任何能力一样,是需要早期打下基础的,不然或是事倍功半,或是劳而无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