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的鉴赏和收藏知识 方海兽镜

【铜镜的鉴赏和收藏知识 方海兽镜】方海兽镜

铜镜的鉴赏和收藏知识 方海兽镜

文章插图
参 数:直径8.9-9cm;厚0.8-1cm;重366.1g
品 相:完美
方形海兽葡萄镜是铸镜艺术巅峰期的极致作品 。此镜即为此形制,十分少见,规整大气,采用高浮雕的表现技法,铸工精湛,版工刻画细致入微,以趴匐狻猊瑞兽作钮,构思巧妙,兽钮背脊凸起,一周弦纹方格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饰有四只浮雕瑞兽攀援嬉戏在葡萄枝蔓之间,瑞兽体格雄健,肌肉强劲,尽现阳刚力度,且两两形态相似,欢悦活泼,均作趴伏顾盼状;两兽朝向镜钮,而两兽背向镜钮,造型生动,妙趣横生,于繁缛的纹饰图景内有一种对称的均衡之美,瑞兽间铺饰以舒卷的葡萄枝叶和果实,叶纹相互穿插缠绕,形式优美 。外区饰雀鸟蜻蜓,或飞跃或休憩于葡萄枝蔓之间,构成一幅生动活泼的自然图景,铸造工艺极为精细 。镜中瑞兽的神态、关节、鬃毛等处刻画得纤毫毕现,细致入微,葡萄枝叶纹路清晰,果实颗粒饱满,构图新颖,布局合理,这种繁缛富丽、果蔓锦簇的装饰风格充分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
此镜铸造细致且保存完好,状态极佳,皮壳一流,镜体干净,铜质精良且黑光曜曜如古墨润体,繁缛富丽,华贵典雅,莹质良工,纹饰暴凸,版模极佳,细腻处尽显工艺之精湛,实为铜镜艺术精诚之作,极美品 。方形的制式于海兽镜中的应用极为罕见,常见者多为圆形,对此收藏圈更有“一方抵百圆”之说,而稀见形制亦有如此保存状态的则更加难得和珍罕 。
铜镜的鉴赏和收藏知识 方海兽镜

文章插图
铜镜的鉴赏和收藏知识:
1.“长河浮镜”讲述铜镜的起源、功能及制造与装饰工艺,是为“源” 。铜镜的起源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梁上椿先生便对中国古代铜镜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作出如下排列:止水——鉴盆中静水——无水光鉴——光面铜片——铜片背面加钮——素背镜——素地加彩绘——改绘彩加铸图纹——加铸字铭文 。简言之,铜镜起源于静止之水 。整个展览以此为切入点,一来是用观众所熟悉的“铜镜用于照容”的常识拉进与观众的距离,二来则是点了整个展览的题 。
2.铜镜文化的衍生内容,镜子就成了驱邪照妖的法宝 。日本天皇传位有三件神器:勾玉、八尺镜和草薙剑 。他们把铜镜当作一种神圣的器物、权力的象征 。
铜镜的鉴赏和收藏知识 方海兽镜

文章插图
3.铜镜最早产生于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也就是现在的甘肃广河齐家坪附近 。它是古人特别是古代妇女照面饰容的常用生活用具,绝大多数铜镜是圆形的,照人的一面磨光发亮,背面大多铸有文字或花纹,中间饰有铜钮,用来穿线便于悬挂 。
4.古人铸镜用锡的目的,根据现在的研究锡青铜还有两个优点,一是凝固时体积变化较小,不易形成集中性缩孔,所以锡青铜就便于铸造像镜子一样断面形状较为复杂、厚薄不均、尺寸要求精确的物件 。所以,一般战国汉唐铜镜的图纹都十分细腻、清晰,艺术价值较高,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二是其耐蚀能力较强,锡青铜氧化后,表面形成了一层极为致密的二氧化锌的薄膜,在较大程度上起到了一种保护作用 。今见战国汉唐铜镜多保存较好,当与此密切相关 。
铜镜的鉴赏和收藏知识 方海兽镜

文章插图
5.铜镜珍藏中最讲究版模,头模镜最受欢迎 。所谓头模镜,是指第一次浇铸的铜镜,纹路清晰的,价值远超过二模、三模镜 。一般来说,外形出处完全一致的铜镜,由于清晰程度不同,在珍藏市场上的成交价格可能相差好多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