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睡眠,这10件事家长要知道!( 二 )


6.发现宝宝入睡后抽动,要不要去医院看看
婴儿大脑发尚不完善,睡眠时大脑中控制肌肉运动的部分仍然局部活跃,从而产生间歇性的抽动 。最初的3~6个月可采用襁褓、搂压等方式缓解抽动对睡眠的影响,一般这个现象会随着成长自愈 。此外,有研究认为,缺乏维生素D,导致血钙水平低的宝宝,也容易出现入睡后抽动 。
【婴幼儿睡眠,这10件事家长要知道!】7.为什么学会翻身,夜里就睡不好了?
大运动发展期和大脑发育跳跃期,面临大量的学习和记忆工作,而快速眼动睡眠正具有存储、整理白天记忆的功能,所以在此期间睡眠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
类似于白天文件杂乱地放在电脑桌面,晚上下班后电脑内部在做磁盘清理,将不同文件放到各个磁盘内 。
宝宝在学爬、学坐、学站期都会干扰到睡眠 。对于大脑来说,翻身期是第一次比较大的刺激,对睡眠的影响也最大 。突然学会翻身,好比误打误撞走出了迷宫,非常兴奋,甚至有些迷茫,不知道是如何做到的,会迫不及待再回头走,一遍遍确认来时的路 。这种复习的迫切感冲击着大脑,容易出现梦中惊醒、翻身、抬头等干扰睡眠的现象 。
在宝宝的大运动发展期,白天要给足条件和时间练习,熟悉后运动刺激就相应减少了 。睡眠能力的底子也很重要,底子不好容易在这种时期“崩盘” 。
宝宝有时候在睡梦中出现翻身翻不过来,或者坐起来不会躺下等情况,家长可以温和地帮助复位,但不要过度干预,更不要一味采用喂奶来催睡 。以不变应万变,耐心等待是更好的选择 。

婴幼儿睡眠,这10件事家长要知道!

文章插图
8.病已经好了,怎么还是醒那么多?
宝宝本来睡得挺好,但自从生了场病就夜醒无数次 。这是个常见的困扰,类似的还有妈妈上班或孩子回了趟老家之后,原来的好睡眠就一去不复返了 。
这种现象与习惯性夜醒有关,一般是由于偶然的原因醒了,但受到喂奶、抱哄等干预,又没有及时调整,就变成会主动醒的习惯固化下来 。
佐证是,原本不在11点夜醒的,如果家长连续三四天都在夜里11点主动喂奶,之后宝宝就可能会在这个点主动醒来,这表明父母的行为是能够影响和改变宝宝的睡眠情况 。
习惯性夜醒的模式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勇敢打破原有的习惯,才能维护好婴儿睡眠的完整性 。
9.后半夜吃完奶1小时必醒,比闹钟还准,为什么?
妈妈有时会发现,婴儿的夜醒每天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出现,呈现类似1点、3点、 5点这种“对表醒”,其间隔往往是整点或半点 。此外,还涉及习惯性夜醒,如前几天都在这个点醒,生物钟巧妙地记忆、追踪着之前的情况,今天很可能还是如此 。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对表醒”都是习惯性夜醒,有时候确实是饿了等原因 。
10.不是饿了也不是不舒服,怎么还醒那么频繁?
婴儿胃容量很小,刚出生进食量小,一顿吃完后2小时就会饿,这是早期夜醒频繁的生理因素 。随着婴儿的长大,饿不再是夜醒的主导因素,尤其远远小于饥饿周期的夜醒,更可能是睡眠习惯导致的 。
类似于成人入睡前看手机,半夜醒来要摸出手机看一眼现在几点了,发现“哦,才半夜”,于是接着再睡 。要是哪天怎么也摸不着手机,有人可以接着睡,但还有人很可能接下来就难入睡了 。
这是一种习惯和心理因素,当然婴幼儿睡眠相较于成人更复杂一些 。
对婴儿来说也是一样,宝宝睡前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吃着奶睡着了,醒来却发现周围一片漆黑,妈妈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有的宝宝可以继续入睡,那么这种感受还不至于蔓延 。但有的宝宝从来都是被抱着奶睡,根本没有在其他条件下入睡过,这类宝宝认为只有吃奶才能睡,也就是睡眠联想很单一,那哭也是难免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