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洋工夫红茶历史及制作工艺流程( 二 )


1. 初制烘焙
4月下旬至5月中旬,日平均气温25℃左右,空气湿度70%左右,依据花果香坦洋工夫——闽科红的生产标准,采摘一芽三四叶小开面鲜叶,按鲜叶—萎凋—轻摇—揉捻—发酵—烘干的工序及相应要求加工 。最后的烘焙过程中,采用毛火与足火相结合的方式,烘焙温度和摊叶厚度、时长应恰当,毛火焙控制在120~130℃,风机转速调至1 000 r/min,风机转速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烘焙的效果,在生产中应注意 。先升温到位后再投放发酵叶,摊叶厚度为2~3 cm,在短时间(一般30 min)内烘至七八成干(手抓成团,松手即散,略有刺手感);足火焙温度控制在90~100℃,风机转速调至800 r/min,摊叶厚度3~4 cm,烘焙后茶叶手折梗即断为适度,一般耗时60 min左右 。总之,使毛茶水分含量控制在标准范围内,茶叶干香和冲泡时的香气为清香不带火香为宜 。
2. 成品茶烘焙
花果香坦洋工夫红茶注重香气与滋味,因此精制后的成品茶应表现为香气馥郁持久、滋味醇厚顺滑,无老火、急火、烟气等不良气味 。在生产中可视情况多次复焙,一般以2次为宜,每次复焙时间需间隔10~15 d 。宜选用荔枝炭或龙眼炭等优质果木炭,择炭时应特别注意炭是否炭化、煅烧到位,燃烧时是否有烟气或异味,防止因炭自身质量问题影响炭焙品质 。其次,选择晴天焙茶,避免阴雨天作业,湿度大也会影响烘焙茶叶的品质 。最后,烘焙时宜采用“文火慢焙”的办法,即低温慢焙,以保证坦洋工夫红茶“香水结合” 。生产实践总结认为,花果香坦洋工夫红茶——闽科红芽叶较为成熟,因此总体焙茶过程中应控制焙笼面上的温度在80~100℃,烘焙时长在4~8 h,每次下茶厚度15~20 cm,不宜太厚,避免烘焙时异杂气散发不透,每隔0.5~1.0 h应将茶叶翻拌均匀,再继续烘焙,能使茶叶受热均匀 。连续烘2~3 h,应下焙摊凉0.5 h左右,使水分分布均匀,茶叶表里烘焙程度更一致 。部分有异杂气味的茶叶在烘焙时可采用先高温后低温的方式,先控制焙笼面上温度在120℃左右,初期焙笼顶部不加盖竹匾,0.5 h左右翻拌1次,利于去除异味 。待异味散去后,再调整焙笼面上的温度至80~100℃,此时为保证焙笼内烘焙温度的均匀性和一致性,可以在焙笼顶部加盖无孔竹匾 。在白天烘焙时,因气温较高,无孔竹匾可以不全覆盖焙笼顶部,以盖住三分之二为宜;如夜间或阴雨天烘焙,需考虑气温和湿度的影响,在焙笼顶部加盖无孔竹匾时,应全部盖住或留少许空隙 。同时,炭焙间应安置灭火设施,保证通风,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监控设备,确保生产安全和人员安全 。总之,要依照“看茶焙茶”的原则,根据茶产品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烘焙温度和时长,灵活调整烘焙手法 。要结合产品质量、工作效率、市场需求、综合成本等多方面因素来考虑,视情况加工为不同类型的产品,但一般以保留茶叶原本品种香气为佳,带有微微炭香,不提倡焙出“火味” 。低档坦洋工夫红茶可以适当升温重焙,带一定火香,但注意避免茶叶炭化变质 。

坦洋工夫红茶历史及制作工艺流程

文章插图
【坦洋工夫红茶历史及制作工艺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