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40个典故 战国时期的故事( 七 )


而冯谖在这个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狡兔有三窟 , 仅得免其死耳 。今君有一窟 , 未得高枕而卧也 , 请为君复凿二窟 。”他通过让梁国重金聘用田文 , 从而使齐王害怕田文为梁国服务而使其国家强大 , 就命请田文为齐国相 。于是田文在其后的十年间都在齐国为相 。
38
利令智昏
出自《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 。司马迁在文末的评述中说:“鄙谚曰:‘利令智昏 。’长平一战之前 , 秦攻打韩 , 韩国的一部分土地与韩国本土失去了联系 , 这一块地就是上党地区 , 韩国便把它割让给秦国 , 以求苟且 。但是上党的军民痛恨秦国 , 他们在冯亭的带领下要求向赵投降 。
在赵国内部 , 关于是否接受冯亭的投降起了争议 , 一部分人认为 , 接受投降 , 必然引起秦国的恼怒 , 到时候 , 秦必定大举来攻打 , 这是赵国不愿意看到的 。
以平原君赵胜为首的一部分人则主张 , 上党地区是咽喉要地 , 且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 , 何乐而不为 。赵国最终接受了上党的投降 , 并由此引发了战国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 。
39
兵不厌诈

春秋战国时期的40个典故 战国时期的故事

文章插图
出自《韩非子 难一》:“臣闻之 , 繁礼君子 , 不厌忠信;战阵之间 , 不厌诈伪 。”春秋时期 , 齐国自齐桓公称霸之后 , 因为后继不力 , 退出了霸主地位 。在整个中华大地 , 一个新的霸主呼之欲出 。而楚、秦、晋都是有力的争夺者 。
这个时候 , 楚国与晋国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 。楚欲称霸必须向北进 , 而晋又如何肯向楚国低头 。公元前633年 。楚攻宋 , 宋虽然不失为一个二等强国 , 但也绝非是十七正盛的楚国的对手 , 宋向晋求救 。
这个时候 , 晋国出了个公子重耳 , 他在王位的争夺中败下了阵来 , 无奈之余 。晋国并未派出大军与楚国正面交锋 , 而是攻打了楚国的附庸国曹和卫 。
楚国于是派并前来与晋决战 , 战争初期 , 楚占据上风 , 晋却使用灵活的外交手段 , 使得秦齐皆助晋国 。此时 , 楚成王见局势对己不利 , 便下令撤退 。但是楚军主将子玉一心与晋决战 , 于是带领部队前来与晋军交战 。
晋文公重耳当初争夺王位失利 , 被迫离开晋国落难他国的时候 , 一些小国却并不礼遇他 , 而楚王却给了盛情款待了他 。
楚王问重耳 , 如果他日你当上晋国国君 , 如何报答我?重耳恭敬的回答:如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 , 我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出于此时) , 再与您交战 。
晋国面队来势汹汹的楚军 , 就主动的退后了三舍的距离 , 到达城濮 。晋军的主动后退起到了诱敌深入(这个词的典故应该是出自于毛泽东 , 而不是战国时期)的目的 , 也履行了当初重耳的诺言 , 可谓一石二鸟 , 得了便宜还卖了乖 。
最终 , 晋在城濮大胜了楚军 , 战争的过程就不必讲了 , 大家都清楚 。楚国完败 , 子玉继承了楚军主将在战败后自杀的传统 , 但也不能用“惨”字来形容楚国 , 毕竟楚军主力还在 , 并未太多的伤及筋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