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分为哪两大流派

中国的茶道出现很早 , 但遗憾的是中国虽然很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 , 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索 , 却没有能够旗帜鲜明地以“茶道”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 , 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茶道礼仪 。
日本最早的茶是9世纪初由中国唐朝传入的 , 此后不断有谴唐僧人将中国的茶以及茶文化介绍到日本 , 经过不断地本土化 , 终于在15世纪末 , 16世纪初形成了具有日本独特文化特色的茶道 。
日本茶道大体分为两个不同的流派 , 一种是使用叶茶撮泡的茶道 , 日语中称为"煎茶道"(这种茶道比较接近于中国南宋时期的茶道 。)另一种茶道 , 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日本茶道 , 是指使用末茶进行点茶的茶道 , 日语中称为"末茶茶道" 。无论从历史渊源还是现实影响力来看 , 末茶茶道始终占据着主流和代表 地位 。
(一) 缘
与中国的茶文化历史相比 , 日本茶道的历史算不上悠久 。
日本茶道学界一般认为日本的茶最早是由传教大师最澄和尚于9世纪初由中国带入日本 , 后传说其将带回的茶种子种植于近江坂本的日吉神社 , 从而形成了后来的日吉茶园 。据日本著名史书《类聚国史》记载 , 弘仁六年(815年)四月 , 嵯峨天皇巡幸近江国滋贺韩崎时曾接受了永忠和尚进奉的煎茶 , 茶这才开始见于日本正史 。其后的三百余年间饮茶却从昙花一现之后又在日本悄然泯灭了 。直到1191年荣西和尚从中国学成回国时再次将茶种子带回日本 , 并且种植于筑前国背振山 , 1207年明惠上人受荣西和尚所赠之茶种子 , 又将其种植在(木母)尾高山寺内 , 饮场习俗才逐渐在僧人中间流行开来 。1214 年 , 将军源实朝因醉酒引起头痛 , 久治不愈 , 最后喝了荣西和尚进献的茶后才摆脱了病痛 。荣西和尚还向将军进献了自己所著的《吃茶养生记》一书 , 借机宣扬茶德和饮茶的好处 , 从此茶在士大夫及武士阶层普及 。
因此 , 日本的饮茶文化从一开始便显现出僧人茶和武士茶两种不同的形态 。日本僧人自种、自采、自饮 , 茶已融入其生活 , 以充分体现其超脱的隐者风范 。而武士茶则更显奢华和热闹 。武士茶是以斗茶的形式为主体的 , 主要品鉴茶的产地的本非 , 也附带品评水的优劣 。当时将日本(木母)尾地区产的茶称为本茶 , 其他地区的均为非茶 。斗茶双方先饮数碗 , 以十碗最为常见 , 然后一一品评茶的本非 , 是一种颇具赌博性质的游艺活动 。

日本茶道分为哪两大流派

文章插图
日本茶道产生之前的日本茶文化称为日本茶道前史 。而真正意义上的日本茶道产生是直到15世纪末 , 16世纪初叶才由村田珠光、千利休等人完成的 。村田珠光既是一位僧人 , 也是给日本茶道注入思想的第一人 , 因此被称为日本茶道的始祖 。其后的武野绍鸥、千利休等人又逐步制定了更为详细、系统的规范 。千利休被奉为茶道的集大成者 。
千利休之后 , 日本茶道界出现了许多流派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 逐步确立了一种近似于世袭制的掌门人制度 , 称为"家元制度" 。
大致说来 , 日本的茶道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是物质性的 , 包括茶室、茶庭园和茶会中所使用的一切器具;第二部分是精神性的 , 如茶会主人通过各色器具的搭配组合所营造的精神追求 , 以及茶道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所积淀下来的与禅密切相关的一切哲学内涵等;第三部分则是介于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具体的点茶和饮茶动作与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