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致解说—曼生十八式 老曼生十八式图文对照

一谈陈曼生何许人也
陈曼生,名鸿寿,字子恭,又号老曼、曼寿、曼云,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 )生,道光二年(1822)卒,浙江钱塘人(今杭州)人,能书善画,精于雕琢,以书法篆刻成名,为西泠八家之一,艺名昭显 。著作有《种榆仙馆摹印》、《种榆仙馆印谱》等 。约在嘉庆六年(1801年)应科举拔贡,后任溧阳知县,而溧阳与宜兴紧邻,这就引出了文人县令与宜兴紫砂的不解情缘 。

细致解说—曼生十八式 老曼生十八式图文对照

文章插图
二谈何为曼生壶
嘉庆时期,开始流行文人学士与陶人合作制壶,也可以说正是文化与壶品的契合,才有了今天紫砂壶的发扬光大 。嘉庆二十一年,陈曼生在宜兴附近的溧阳为官之时,结识了杨彭年,并对杨氏“一门眷属”的制壶技艺给予鼓励和支持 。更因自己酷嗜砂器,于是在公余之暇,辨别砂质,创制新样,设计多种造型简洁、利于装饰的壶形 。随后,曼生亲自捉刀,以俊逸的刀法,在壶上刻雄奇古雅的书体和契合茶壶本身意境的题句 。
自此,文人壶风大盛,“名士名工,相得益彰”的韵味,将紫砂创作导入另一境界,形象地给予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 。在紫砂历史上便出现了“曼生壶”或“曼生铭,彭年制砂壶”等名词,表面看来,镌刻名士和制壶名工“固属两美”,实际上,名壶以名士铭款而闻名 。虽然写在壶上的诗文书画依壶而流传,但壶随字贵,这就是名垂青史的曼生壶 。
其特点是去除繁琐的装饰和陈旧的样式,务求简洁明快 。其次是壶身大量留白,上面刻铭文诗句 。壶型变换多样,简洁流畅,古朴大方 。其能流传至今且对后人制壶产生深远影响的除了其壶型的设计还有其雕刻,自苏东坡等文人雅士开始在紫砂壶上雕刻书法绘画后,紫砂壶就具有了特殊文化内涵,而曼生壶系列因为雕刻数量多,流传广,自成一个系列,所以在紫砂历史上是非常有影响力的 。曼生壶自从其诞生的那一天起,便成为了藏家追捧的珍品 。据考查,曼生壶不止十八式,至少有三十八种左右样式 。世人所以用『十八式』这个数字,仅仅是习惯而已,也许是人到十八岁就表示进入成年,也许是中国受佛教影响较大的原因,人们就常常用『十八』来象征完善、成熟或极至 。
三谈曼生壶的取材
曼生壶在紫砂造型方面有划时代的贡献,诸多的文章都有评价 。而曼生壶的取材是多方面的,如取自然现象的有“却月”“、“饮虹”“、”横云”等;取植物的形态的有“瓜型” 、“葫芦”等;取实用器物的有“钿盒” 、“覆斗” 、“牛铎” 、“井栏” 、“合斗”“、“笠形”等;取几何形的有“汲直”、 “合欢” 、“春胜” 、“员珠” 、“方壶”等;取仿古器的有“石铫” 、“百衲” 、“古春” 、“延年半瓦”、 “飞鸿延年瓦” 、“天鸡” 、“镜瓦” 、“乳鼎”等 。而在曼生之前紫砂壶造型大都承袭前代造型,陈陈相因,无甚变化 。而陈曼生创造了一批新的款式,一改昔日繁琐、守旧、题材狭窄的局面,使之简洁、明快,面目一新,不愧为茗壶造型史上的一次创新 。
四谈曼生壶题名主要分类
深刻隽永的曼生壶题铭,是曼生壶的精华所在 。
第一类为切壶切形,摹形状物妙趣横生:根据茗壶的形状,题铭加以形象的描写,但又不停留在描写上,而是自然的引伸出一些生动活泼的情趣 。如“葫芦”壶,题曰:“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话”;又如“天鸡”壶,题曰:“天鸡鸣,宝露盈”,再如“提梁”壶,相传是宋朝文学家苏东坡设计,故题曰:“提壶相呼,松风竹炉” 。最妙的是“钿盒”壶,题曰:“钿盒丁宁,改注茶经 。”钿盒本来是用来装珠宝首饰的,而今制做成了茗壶,因而也就“改注茶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