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您巧妙对付小“捣蛋儿”

教您巧妙对付小“捣蛋儿”
好端端的磁带被拉出带芯系在窗前随风飘荡、趁大人不注意就跑到厨房把米缸里的米粒洒弄一地、用手指按电源插孔说是要学动画片里的人物全身通电发光、把光碟当旱冰鞋踩在脚下“溜冰”……自从孩子学会自己迈开脚丫子撒欢,就时不时做出一些让大人头疼的“捣蛋”行为和“危险”行为 。
怎样面对孩子这些或具有破坏性、危险性的“捣蛋”行为?是放任不管、顺其自然,还是横加制止、严厉约束?早教专家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些科学育儿的建议 。
【教您巧妙对付小“捣蛋儿”】出场人物:小越 女 11个月
自从刚刚学会自己走路之后,小越就四处走动,时常摸摸碰碰自己感兴趣的物体和人 。但是踩到较高的物体上,这还是小越的第一次——当小越伸手去拿柜子高处的玩具,她发现用手够不着,于是她先拿起一个方形木质玩具放在地上,然后踩到方形木质玩具上去 。
由于小越只踩到方形玩具的边缘上,没有站稳,又落到了地上 。站在不远处的奶奶看到小越的这个“危险”举动,正要上前阻止,却被小越的妈妈拦住了 。小越的妈妈脸上写满对孩子鼓励的微笑 。小越从玩具上下来后,变换了方形玩具的方向,再次踏了上去,这次她的双脚踏准了方形玩具的中间,稳稳地站了在上面,顺利地拿到了柜子高处的玩具 。
从那以后,玩具水杯、饼干盒等都成了她的“垫脚工具” 。
情景再现
第一次学会运用工具
需鼓励并保护孩子安全
胡海兰认为,在小越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小越的妈妈能做到在安全的距离内观察孩子,在确保孩子安全的情况下,通过微笑、眼神及时地鼓励与肯定孩子,这种认可和支持孩子探索的做法,给孩子提供了空间以及反复尝试错误的机会 。正是有了妈妈的支持,孩子才能在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中,获得更深、更广的探索 。
而小越的奶奶则是抱着“安全第一”的原则,想要制止孩子做出如此“危险”的行为 。胡海兰说,如果奶奶制止了孩子的行为,孩子则失去了探索的机会 。如果制止屡次发生,孩子就会形成“这不敢、那不能”的想法,从而失去了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影响婴儿独立运动的发展,以及学习新动作的能力 。
“当然,家长在孩子探索过程中,还要给予适当的安全监控 。”颜媛说,因为孩子在认识新的事物时,无法辨别事物是否具有危险性,因此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孩子打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比如刀具、打火机等危险品,要置于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 。家中最好撤掉容易倾倒的摆设,同时还要遮盖好电线插座等 。
孩子在探索未知世界
“说孩子‘捣蛋’,这完全是从大人的标准而言的 。孩子这些所谓的‘捣蛋’行为,让家里物品的整洁和秩序受到了影响,给大人造成了‘麻烦’ 。但对于孩子来说,这是在对世界进行探索 。”南宁市莹兴双语艺术幼儿园园长颜媛说,孩子一般在1岁多时开始学会走路,其所能接触的范围也大大增加,这时孩子们对周围的世界也更好奇,因此在发现好玩的事物时,就要上去打探究竟 。
这种“捣蛋”的行为会随着年龄、知识的增加以及控制力的培养,渐渐收敛 。
南宁市维开幼儿英语机构教师、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专家胡海兰认为,有意图和目标指向性的行为,是8~12个月大的婴儿的最显著特征 。
胡海兰对小越的这一“危险”行为进行了分析:首先,为了得到玩具,小越尝试垫高自己来拿到想要的东西,也就是说,小越学会了使用工具来达到目的 。在此之前,她可能只对身边能够得着的物品感兴趣,而现在她运用工具扩大了自己的活动范围,不仅能拿到眼前的物品,远处、高处的东西也能设法得到 。胡海兰表示,孩子对外界的探索越多、范围越广,其能体验和吸收的认识和经验也就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