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对肝修复最快( 五 )


临床上可分为:①慢性活动性肝炎: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腹胀、腹泻)及全身乏力 。活动后症状可恶化,黄疸缓慢加重,有肝区痛,偶有右上腹痛 。有肝脏肿大且伴压痛 。转氨酶、麝浊等肝功能检查均有不同程度阳性改变 。②慢性非活动性肝炎:
症状一般不多,活动后症状并不恶化,偶有乏力、食欲差,可偶有右上腹胀满感,肝肿大多无压痛,肝功能多属正常范围 。
肝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脾大极为常见 。但要排除可能引起脾肿大的疾病,如疟疾、黑热病和血吸虫病等 。脾肿大在诊断中有一定意义 。应用x线检查食管或胃底有无静脉曲张,对确定肝硬化的诊断极有价值 。
一般从病史、体征、肝功试验与慢性肝炎鉴别诊断并不困难,四溴酞酚磺酸钠(bsp)试验极有帮助,超声波检查可协助诊断,肝脏活检可以确诊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但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 。
肝硬化的病理学特点和分类是什么?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 。其特点是肝细胞反复慢性变性坏死,继之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使肝脏正常小叶结构破坏和血液循环途径发生改变,造成肝脏变形、缩小、变硬,并形成结节状而致肝硬化 。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则出现不同程度的门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的表现 。
肝硬化的分类复杂而繁多,有的按病因分类,有的按病变分类,各有优缺点 。目前,一般按国际肝病研究(iasl)分类,按病因则分为病毒性肝炎性、酒精性、胆汁性、隐匿性肝硬化;按病变则分为小结节型、大结节型、大小结节混合型和不完全隔型肝硬化 。国内常结合病因、病变及临床表现综合进行分类,分为门静脉性(相当于小结节型)、坏死后性(相当于大结节型及大小结节混合型)、胆汁性、淤血性、寄生虫性及色素性肝硬化 。
最常见的是门脉性肝硬化,其次为坏死后肝硬化及胆汁性肝硬化 。
肝硬化临床上分几期?
肝硬化临床上分为代偿期及失代偿期 。代偿期又可称为隐匿期,可无症状,常规肝功能检查正常 。当有临床症状时,已进入失代偿期,主要有倦怠、乏力、纳减、腹肿、两?痛,肝功能显著减退,肿大的肝脏常会缩小,且出现腹水、浮肿、黄疸、发热等 。肝硬化的失代偿期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两症候群,即由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所引起 。
何谓早期肝硬化,其临床表现是什么?
早期肝硬化系指临床上无任何特异性症状或体征,肝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但在肝脏组织学上已有明显的病理变化 。国内外研究均已证实,早期肝硬化患者,肝内各种胶原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以ⅰ、ⅲ型胶原沉积增多为主 。晚期肝硬化以ⅰ型增多为主,早期以ⅲ型为主,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ⅰ/ⅲ型胶原比率由1增至1.59,ⅰ型胶原纤维增多,参与结缔组织的形成,其可逆性强,主要见于晚期肝硬化 。
由于早期肝硬化在临床上无任何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故处于亚临床的病理变化阶段,但有部分病人可有如下表现 。
(1)全身症状:主要有乏力、易疲倦、体力减退 。少数病人可出现脸部色素沉着 。
(2)慢性消化不良症状:食纳减退、腹胀或伴便秘、腹泻或肝区隐痛,劳累后明显 。
(3)体征:少数病人可见蜘蛛痣,肝脏轻度到中度肿大,多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一般无压痛 。脾脏可正常或轻度肿大 。
上述临床表现常易与原有慢性肝病相混淆或不引起病人的重视 。
肝硬化病人为什么容易出现脐疝和股疝?
在肝硬化伴有腹水时,因腹内压增高很易引起疝气,在腹壁薄弱点处突出,尤以脐疝较为常见,脐凸出时伴有静脉曲张,故局部呈蓝紫色,也有疝癖形成者 。当腹水消失,腹内压降低时,疝即消失 。疝也可出现于腹水积聚之前,这可能是小肠胀气造成腹内压增高所引起 。小肠内气体增多与细菌在肠道内过度繁殖,消化与吸收不良、肠动力减弱而蠕动减少、肛门排气障碍以及门静脉压增高、肠壁发生水肿等因素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