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肝炎( 四 )


(三)慢性重型肝炎 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近期内症状迅速加重,深度黄疸、厌食、呕吐、伴高度乏力、嗜睡或烦躁、昏迷、出血倾向,蜘蛛痣、肝掌、腹水、下肢浮肿等 。
四、淤胆型病毒性肝炎 乏力、食欲差等自觉症状轻,常有明显肝肿大,皮肤搔痒,大便变白等 。
五、肝炎肝硬变
1.代偿期:
一般状况较好,或仅有轻度乏力、纳差、腹胀等,肝、脾轻至中度肿大 。
2.失代偿期:
(1)全身症状:消瘦、疲乏、面色晦暗,尿少或下肢浮肿;(2)消化道症状:纳差、腹胀、恶心、呕吐、腹泻、腹痛;(3)出血倾向及贫血:鼻出血、齿龈出血,紫癜和胃肠道出血及不同程度贫血;(4)内分泌障碍:性功能障碍,睾丸萎缩,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经失调 。皮肤出现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肝掌及色素沈着;(5)门脉高压;脾轻、中度肿大、脾功能亢进;侧枝回圈的建立,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最常见,其次为腹壁,脐周静脉及痔核形成,腹水,部分病人可合并肝性胸水 。
诊断依据:
1.有流行病学史如密切接触病毒性肝炎患者或近期有输血史,输血制品或不洁注射史以及既往肝炎病史等 。
2.有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乏力、腹胀、巩膜黄染,茶色尿、肝区痛、肝大或脾大体征 。
3.血清ALT(丙氨酸转氨梅)活力升高,有黄疸者血 清胆红素升高 。
4.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 。
5.病原学检查 甲型:抗HAV-IgM阳性 乙型: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IgM阳性(1:
1nnn)或HBVDNA阳性 。丙型:抗HCV阳性,HCV-RNA阳性 。丁型:
(1)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阳性;(2)抗HDV-IgM阳性或HDV-RNA阳性 。戊型:抗HEV-IgM阳性 。
治疗原则:
1.休息:急性肝炎早期应住院或就地隔离治疗休息 。慢性肝炎适当休息,病情好转后应注意动静结合,避免过劳以利康复 。
2.饮食:急性肝炎患者食欲不振,应进易消化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清淡食物 。若厌食呕吐者可静滴葡萄糖、维生素C,慢性肝炎患者以高蛋白饮食 。所有的肝炎患者禁止饮酒 。
3.药物治疗:慢性肝炎:视患者具体情况,采取抗病毒、调整免疫、保护肝细胞、防止纤维化、改善肝功能、改善微循环等中西医结合治疗 。
4.重症肝炎:阻断肝细胞继续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 。改善肝脏微循环,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脑水肿、大出血、肾功能不全、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腹水、低血糖等)等综合措施,并加强支援疗法
疗效评价:
1.治愈
(1)急性病毒性肝炎:自觉症状消失,黄疸消失,肝功能化验正常 。
(2)慢性病毒性肝炎:症状减轻或消失,黄疸消退,肝功能化验正常或肝炎病毒复制指标转阴或肝活动检基本正常 。
(3)急性重型肝炎:无精神神经症状,食欲不振、乏力基本消失,肝脏大小基本恢复正常,肝功能检查正常,凝血梅原时间或活动度恢复正常 。
(4)亚急性重型肝炎: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腹水消失,肝脏基本恢复正常大小,肝功能及凝血梅原活动恢复正常 。
2.好转
(1)急性肝炎:自觉症状不同程度减轻,黄疸减轻或消失,肝功能化验有好转 。
(2)慢性肝炎:主要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或轻微异 常 。
(3)急性重型肝炎:精神神经症状消失,主要症状明显减轻,肝脏由缩小渐增大,出血倾向较前减轻,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肝功能及其标志明显好转 。
(4)慢性重型肝炎:主要症状改善,黄疸减轻,肝功能好转 。
专家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