膻中穴位位置图片

1.膻中穴在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
膻中穴(元儿穴 , 胸堂穴 , 上气海穴 , 元见穴)解析:
(1)膻中 。膻:羊臊气或羊腹内的膏脂也 , 此指穴内气血为吸热后的热燥之气 。中:与外相对 , 指穴内 。膻中名意指任脉之气在此吸热胀散 。本穴物质为中庭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 , 至本穴后进一步吸热胀散而变化热燥之气 , 如羊肉带有辛臊气味一般 , 故名 。
(2)元儿 。元 , 首也 , 气也 。儿 , 气之子也 , 水也 。元儿名意指穴内的天部之气中含有一定水湿 , 非为干燥之气 。
(3)胸堂 。胸堂名意指本穴位于胸部也 , 无它意 。
(4)上气海 。上气海穴 , 此与任脉下部气海穴相对而言 , 指本穴为任脉的生气之海 。
(5)元见 。元 , 首也 , 气也 。见 , 明显也 。元见名意指穴内的吸热胀散之气显而易见 。
(6)气会 。本穴物质为胸堂上部的气态物汇集而成 , 故为人之气会 。
(7)心包募 。募 , 募集也 。本穴物质为胸部之气聚集而成 , 在本穴吸热后外行于心包经所在的天部层次 , 为心包经气血的重要输送之地 , 故为心包募穴 。
附注:心包经之募穴 , 八会穴之气会 。
膻中穴意义:任脉之气在此吸热胀散 。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热燥之气 。
运行规律:凉湿水气由天之下部汇入本穴并吸热上行天之上部 。
功能作用:募集心包经气血 。
膻中穴主治病症:
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咳喘病等 。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气喘 , 咯唾脓血 , 胸痹心痛 , 心烦 , 产妇少乳 , 噎嗝 , 膨胀 。
〖人体穴位配伍〗 配曲池、合谷(泻法)治急性乳腺炎;配内关、三阴交、巨阙、心平、足三里治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配中脘、气海治呕吐反胃;配天突治哮喘;配乳根、合谷、三阴交、少泽、灸膻中治产后缺乳;配肺俞、丰隆、内关治咳嗽痰喘;配厥阴俞、内关治心悸、心烦、心痛 。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 , 热则泻针出气 。
取穴方法:
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 , 膻中穴位于人体胸部 , 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当前正中线上 , 平第4肋间) 。
与膻中穴相关经络穴位

承满穴

膻中穴位位置图片

文章插图
肩髎穴
膻中穴位位置图片

文章插图
当阳穴
膻中穴位位置图片

文章插图
地仓穴

阴廉穴
2.膻中穴在什么位置?
膻中穴简介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 , 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经属:任脉 , 是足太阴、少阴 , 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 。气会膻中心包募穴 。被击中后 , 内气漫散 , 心慌意乱 , 神志不清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 , 揉用中指端按揉 , 约揉50~100次; 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 主治:胸闷 , 咳喘、吐逆 , 心悸等 。
刺激膻中穴的方法
揉法:拇指或由手掌大鱼际部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方向各按揉20次 , 反复10次 。擦法:拇指或手掌大鱼际部由上向下按擦即可 , 持续5-10分钟 。推法:两只手掌面自膻中穴沿胸肋向两侧推抹至侧腰部 , 20次左右 。温灸法:用扶阳罐温灸即可 , 每次3-5分钟左右 。适用于有寒证者或产后缺乳者 。通过罐体磁场和红外线刺激该穴位 , 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等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