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固肾汤治习惯性流产


益气固肾汤治习惯性流产

文章插图
习惯性流产是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 次或以上者 , 且每次流产的时间往往发生在同一妊娠月份 。
现代医学认为 , 引起习惯性流产的原因较为复杂 , 有免疫性因素、遗传性因素、感染性因素、内分泌性因素、解剖因素等等 , 常见的如孕妇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子宫发育异常、染色体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
此外 , 习惯性流产还和思想压力有一定的关系 。
【益气固肾汤治习惯性流产】 病由冲任不固、肾失封藏
习惯性流产属于中医学的“滑胎”、“屡孕屡堕”或“数堕胎”范畴 。中医学根据受孕时间的长短 , 又划分为“暗产”、“堕胎”、“小产”等 , 如对怀孕一月不知其已受孕而伤堕者 , 称为“暗产” , 《叶氏女科证治·暗产须知》云:“惟一月堕胎 , 人皆不知有胎 , 但谓不孕 , 不知其已受孕而堕也”;对妊娠12周内 , 胚胎自然殒堕者 , 称为“堕胎”;妊娠12~28周内 , 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堕者 , 称为“小产” , 亦称“半产” 。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云:“五、七月已成形象者 , 名为小产;三月未成形象者 , 谓之堕胎 。”即现代医学所称的“早期流产”、“晚期流产”或“早产”等 。
堕胎、滑胎、小产的发病机理基本与胎漏、胎动不安相同 , 常以胎漏、胎动不安发展而致 , 一般先有先兆流产的临床表现 , 如阴道流血、腹痛、下坠感、腰痛等 , 继而胎堕而下 。中医认为冲任不固、肾失封藏为本病的主要病机 。肾气亏损 , 冲任不固 , 系胎无力;或气血两虚 , 冲任不足 , 胎失濡养;或阴虚内热 , 热扰冲任 , 结胎不实 , 如此不能载胎养胎 , 故屡孕屡堕而成滑胎 。此外 , 与孕后起居不慎、房事不节、情志不调或跌仆损伤等亦有密切关系 , 使冲任二脉受损 , 气血不和 , 胎失所养 , 胞宫失固 , 滑堕而下 。
治以健脾补肾、养血固冲
刘启廷认为 , 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二点 , 一为母体 , 俗喻为种植庄稼的土地 , 土壤肥沃 , 则庄稼丰收;土薄地瘦 , 庄稼难长 。二为胎元 , 俗喻为庄稼的种子 , 种子优良 , 能茁壮成长 , 种子干瘪 , 则难以成苗 。
因此 , 在母体方面 , 责之于素体虚弱 , 脾肾亏损 , 或房事过度 , 损肾耗精 , 不能固胎而自流;
胎元方面 , 主要责之于夫妇之精气不足 , 两精虽能结合 , 但胎元不固 , 不能成体而自流 。
因肾主生殖 , 为冲任之本 , 胞脉系于肾 , 故本病以肾虚为本 , 肾虚则冲任失职 , 胎元不固 , 使未成形之胚胎滑堕而下 。
因此补脾肾、调冲任于未孕之前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 使胎孕基础充实 , 受孕后才不致应期而堕 。
方药组成:黄芪30克 , 红参10克 , 焦白术15克 , 菟丝子30克 , 炒杜仲15克 , 桑寄生30克 , 山萸肉15克 , 当归15克 , 炒白芍15克 , 砂仁6克 , 甘草10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