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正确熏法图( 三 )


03
选择正确的艾灸方式 。目前艾灸的方法有多种,比如说直接灸、间接灸、艾条灸、温针灸以及温灸器灸等这五种常见的方式 。大家要懂得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更合适的艾灸方法 。
04
如果想要直接灸的话,要记得选购大小适宜的艾柱,这类艾柱可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就是有的如果将皮肤给烧伤的话,过后会留疤,就叫做瘢痕灸;如无烧伤化脓不留疤的话,叫做无瘢痕灸 。
05
如果想要间接灸的话,需要借助外物或者药物等,将艾柱跟施灸穴位的皮肤进行隔开,然后才开始施灸 。这类办法可以是用生姜来隔开,或者用盐,或者用蒜等来隔开,我们分别称之为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 。
06
如果是要用到温针灸的话,这个时候就需要采用到针刺跟艾灸一起结合的办法来实施了 。我们可以用长约2厘米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然后点燃施灸 。等到艾条烧完了,灰烬去除了,就可以取出针了 。
做完艾灸后要注意一些事情,比如说施灸后要尽量保持饮食清淡,还不能过度操劳,建议一定要避免性生活,同时还要让心情持续在开朗的状态 。
08
另外,开始艾灸后一般是无不良反应的,若发现有不良反应的话,比如说发热、疲倦、口干或者全身不适等,这些情况问题不算严重,通常情况下继续施灸的话会让症状消失的 。
6.艾灸条的使用方法
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 。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
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
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
回旋灸: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艾灸条在皮肤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
扩展资料:
综合作用
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 。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 。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 。
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 。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 。
《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 。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 。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
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 。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 。
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