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落叶树和常绿树教案反思( 二 )


3.请你看一看、摸一摸 , 这两种叶子有什么不一样?
—这里通过感官来感知树叶不同特征 。在活动中 , 教师根据孩子的感受 , 将两种树叶的特征分别记录在写有“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纸上 , 以供归纳使用 。
在活动中 , 孩子会将两片树叶的无关特征讲述出来 , 如大小 , 所以 , 在选择树叶时 , 应尽可能排除这些因素 , 而抽象出它(常绿树)的显著特征:叶厚、正面色深、有光泽 。
教师小结:无论我们在马路上看到哪些树 , 即使我们不认识它 , 但是只要它的叶子比较厚、颜色深、表面有光泽 , 我们就可以判断 , 它是“常绿树” 。
三、幼儿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
现在我们看见树叶 , 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 , 都能通过她们的特征区分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了 , 后面桌子上是上次我们一起去拾的树叶 , 请小朋友吧你认为的常绿树叶放在有常绿叶的标记的篮子里 , 把落叶树叶放在有落叶树叶的篮子里 。听清楚了吗?
幼儿操作
交流:
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检查一下 , 他们找的对不对 , 教师拿出一片树叶 , 让幼儿说是属于什么树?为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
四、区分香樟树的归属
(1)(出示香樟树的叶子)这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的叶子?
(2)(出示香樟树满地落叶的照片)这是香樟树现在的样子 , 满地的落叶 。看了这张照片 , 你还认为香樟树是常绿树吗?
(3)(出示《植物》书)这本书的名字是……(大班的孩子认识)是啊 , 这本书说的都是有关于植物的事 。我们来看看 , 香樟树是什么树?
在活动中 , 教师念:“香樟树一年四季都落叶子 , 但是 , 它落了叶子之后 , 马上长出新的叶子 , 所以 , 尽管不停地落叶子 , 但一年四季它满树都有茂密的叶子 , 它是常绿树 。”
——通过这样的认识的碰撞 , 一个完整的概念认识就可能形成 。另外 , 在认识犹豫时 , 孩子倾听的愿望也是最强烈的 , 这时 , 教师的照本宣“读”会十分有效 。
五、树真好 , 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
1、师:我们的祖先种了许多树 , 那么你想在树下干什么呢?树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好处?
2、欣赏《树真好》 , 了解树的用处 。
3、请幼儿说一说以后我们应该怎样爱护树木 。
总结:我们可以在树下做许多事 , 是啊 , “树真好” 。
活动延伸:
原来树叶还有这么多的秘密 , 我们一起出去找常绿树和落叶树吧 。
活动反思:
一次成功的活动 , 最主要是能吸引孩子积极参与 , 主动获得知识经验 , 体验快乐 。引导孩子们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这正是科学教育的首要目标 , 让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慢慢地习得一种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通过关注树木变化 , 初步形成常绿树落叶树的概念 , 知道“像柳树这样春天树叶都发芽了冬天树叶一下子都落光的树 , 我们叫它“落叶树” , 一年四季都有叶子的 , 叫常绿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