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抱着能睡着,一放下就哭是怎么回事?

抱抱抱抱抱着睡,每天抱她一万遍,就是放放放放放不下!因为一放,她就醒醒醒醒醒醒醒,胳膊酸酸酸酸酸死了!怎么办?
妹妹早产,出生之后的又瘦,吃的又少不长肉,睡得有差!几个月的时间,先解决了喂养问题,然后就大刀破斧的铲除睡眠问题,她睡,我才能睡,她不睡,我就只能陪着,熬!什么抱睡,奶睡,谁没经历过?你以为睡渣真的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变渣”的一轮又一轮?N0!没有什么是不可能,要斩草除根,一定要坚定信心!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抱着能睡,放下就醒:
新生儿睡眠不规律,短则20分钟,长则5~6个小时 。
但是20分钟也是一个睡眠周期 。这就是最简单的原因为什么抱着能睡,放下就醒 。因为你在哄孩子睡觉的过程中,似乎孩子刚睡,20分钟的睡眠周期就到了,刚放下,孩子就醒了 。
一个睡眠周期在你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就结束了!
另外一个原因,孩子还没有进入深睡眠 。
未出生的胎儿每日已经有了睡眠时段和清醒时段,从怀孕8个月左右开始,胎儿的睡眠就具备了和成人一样的两个阶段:快速眼动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 。区别是,这两个睡眠阶段的时间长短不同,所以成人能够一觉睡很久,而婴儿的“醒和睡周期”非常不规律 。
快速眼动(REM)睡眠:
这一阶段的梦境非常活跃 。快速眼动睡眠期间,孩子的眼球会在闭合的眼皮下转动,就好像正在观察自己的梦境 。他可能身体惊跳,面部抽动,或者手脚有突然的动作 。这些都是快速眼动睡眠的正常标志 。
非快速眼动睡眠:
包括4个阶段,昏昏欲睡,浅睡,深睡和沉睡 。从昏昏欲睡到沉睡过程中,孩子的动作越来越少,呼吸放缓,变得非常安静,睡的最沉得时候身体会完全静止 。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很少做梦,甚至完全不会做梦 。
刚出生的婴儿每天将近睡16个小时中经历的7个“睡眠—觉醒”阶段,每一段睡眠都有几乎等量的快速眼动和非快速眼动睡眠组成,顺序为:昏昏欲睡,快速眼动睡眠,浅睡,深睡和沉睡 。
相对于非快速眼动睡眠,快速眼动睡眠的形成要早的多 。早产儿有80%的睡眠时间花在此阶段上,足月生产的婴儿在此阶段花了50%的睡眠时间 。也许对胎儿的成长与婴儿的早期发育来说,快速眼动睡眠至关重要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重要性也在逐渐降低 。
一个足月的婴儿在刚出生的时候将睡眠总时数的一半以上花费在快速眼动期,2~3个月之后这种规律将改变,到3岁时,这一比例将会下降到1/3 。等到进入儿童阶段后者青少年阶段,这一比例会下降到1/4左右 。
所以抱着睡放下醒是婴儿本身的睡眠规律,就算不采取抱着哄睡的方法,孩子也会在一定的睡眠周期之后醒来,只是你无法预估这个周期的长短 。但是可以观察孩子彻底放松的时候再放下,这时候孩子已经进入了深睡眠,就没那么容易醒来 。

宝宝抱着能睡着,一放下就哭是怎么回事?

文章插图
还有一个原因:莫罗反射!
对于远古的人类来说,跌落是极其危险的 。远古婴儿甚至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警报系统——莫罗反射,只要他们觉得自己要从母亲的怀抱中滑落了,这个反射就被激活 。
在心情好的时候,大多数婴儿对仰面躺没什么意见 。然而,如果是哭闹的时候,在这样躺着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在自由落体 。这当然就会激活莫罗反射,他们会开始进一步发狂或者尖叫 。
莫罗发射,又称尺跳反射 。这个残存的反射对于我们远古祖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总是带着婴儿在树间移动 。在婴儿因为突如其来的刺激而受到惊吓时(如震动、巨响或者噩梦),就会激活这种“我要掉下去了”的反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