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端午节插艾,是我国传统的端午习俗之一 。记得每年到了端午节前,菜市场的小贩儿们都会早早备好系成小捆儿的艾草,待到五月初五当天,人们就会三把两把地买了去,或置于门前,或悬于堂中,走在大街上,会时不时的传来阵阵的艾草香 。
文章插图
在我国,端午插艾的风俗由来已久 。南北朝时就出现了在门口挂艾叶的风俗 。南朝梁的学者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那么端午插艾究竟为哪般?我们从文化起源和科学原理两个方面来了解一下 。
艾草是一种古老的植物,艾文化由来已久 。最早诗经中就曾有记载:“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当时,在诗人的笔下艾草是一个你侬我侬的热恋情人,可见在春秋时期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 。
1、端午插艾求平安的神话传说
在古代,端午被认为是“恶日 。相传每年在端午节前后,各种蚊虫和毒物都会频繁出动伤人,各种鬼怪出来作乱,导致瘟疫大面积爆发 。但因古代医疗水平有限,很多大夫都对瘟疫束手无策,老百姓叫叫苦不迭、民不聊生,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大家都觉得这是鬼神作怪 。之所以选择艾草来辟邪,是因为中医认为艾草是人间至阳之物,瘟疫是至阴之物 。据本草纲目记载“鬼击中恶”,“狐惑”等怪病,艾草都可以治疗 。根据阴阳相生相克的理论,故古人认为艾草可祛除秽气,对抗瘟疫和五毒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于是便有了端午插艾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 。
2、端午插艾辟邪的历史传说
史书记载“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用艾草“驱邪避毒”,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习俗 。有关艾叶辟邪的历史传说也有很多个版本,但流行最广泛也是常被世人所津津乐道的是唐代黄巢的故事 。相传唐僖宗年间,黄巢的起义军攻打邓州时,偶遇一位妇人带着两个孩子,奇怪的是妇人却抱着大的,牵着小的 。黄巢不解便问其原因,那妇人称怀里抱的是大伯家留下的独苗,手里牵着的才是自己的亲儿子,如若遇到情况危急只能带一个孩子逃离,便舍弃自己的儿子保下大伯家的后代 。黄巢被这位妇人的大义所感动,便承诺这位她只要在门前插上艾草作为记号,便不会让手下士兵伤害他们家人,消息传开,家家户户都插上艾草,保以平安 。后来这个习俗从河南传到各地,甚至传遍了整个中国,并由此沿袭至今 。
3、艾草辟邪祛病的科学依据
农历五月初五开始进入夏季,尤其是南方高温高湿的气候来势凶猛 。天气转热,空气潮湿,,蚊蝇蛇虫开始盛行 。因此,五月被俗称为“毒月” 。而艾草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端午时节,正是艾草长势旺盛之时,艾草的清香味道正好吻合抗击“毒日”的需要 。故而古人认为的将艾草悬于门前或者将艾叶做成香囊可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 。其实,真正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作用的,还是艾草的香气 。
艾草在我国的分布也很广泛,在我国现有的艾蒿品种有180余种,可谓种类繁多 。翻阅古代典籍,历史上比较有名的艾草有四种,分别是北艾、海艾、蕲艾、祁艾 。
北艾即现在的“九头仙艾”,又称伏道艾 。一代名医扁鹊就葬于伏道镇,而“九头仙艾”产地主要集中在扁鹊庙周围 。宋代苏颂在《图经本草》曾记载道:“艾叶,……今处处有之,以复道及四明者为佳 。”书中认为,复道和四明的艾最好 。与其他种类的艾草相比,北艾植株更加高大茂盛,出绒率更高,药用价值更盛 。跟北艾齐名的是四明的海艾 。四明,在今天的宁波,目前海艾的普及量不是很大 。到了明代,又发现了一种艾草,叫蕲艾,产地在李时珍的家乡—湖北蕲州,蕲艾在当今市场的知名度很高 。最后说说祁艾 。祁艾与蕲艾读音相同,但产地相差甚远,祁艾因产自于河北安国(古称祁州)而得名 。
- 有关端午节的诗句 小学端午节的诗句古诗大全
- 30岁女人衰老的开始表现
- 蛋炒饭他哥哥为什么自杀
- 宝宝长牙为什么会咳嗽 咳嗽和长牙也有关系吗
- 吃了什么容易流鼻血
- iqoo9pro为什么骂声一片-iqoo9pro缺点评测优质
- 孕前为什么要检查致畸五项
- 怀孕吃龟苓膏为什么不宜?
- 为什么需要坐月子 产后要注意的五大要素
- 不做盆骨修复的后果 产后为什么要做骨盆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