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饮方歌( 五 )


2.《纲目》:丹参,按《妇人明理论》云,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 。盖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滞下,调经脉,其功大类当归、地黄、芎穷、芍药故也 。
3.《本草经疏》:丹参,《本经》味苦微寒;陶云性热无毒,观其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则似菲寒药;止烦满,益气,及《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又决非热药;当是味苦平微温 。入手、足少阴,足厥阴经 。心虚则邪气客之,为烦满结气,久则成痼疾;肝虚则热甚风生,肝家气血凝滞,则为症瘕,寒热积聚;肾虚而寒湿邪客之,则腰脊强,脚痹;入三经而除所苦,则上来诸证自除 。
苦能泄,温能散,故又主肠鸣幽幽如走水 。久服利人益气,养血之验也 。北方产者胜 。
4.《本草汇言》:丹参,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调经顺脉之药也 。主男妇吐衄、淋溺、崩血之证,或冲任不和而胎动欠安,或产后失调而血室乖戾,或瘀血壅滞而百节攻疼,或经闭不通而小腹作痛,或肝脾郁结而寒热无时,或症瘕积聚而胀闷痞塞,或疝气攻冲而止作无常,或脚膝痹痿而痛重难履,或心腹留气而肠鸣幽幽,或血脉外障而两目痛赤,故《明理论》以丹参一物,而有四物之功 。
补血生血,功过归、地,调血敛血,力堪芍药,逐瘀生新,性倍芎劳,妇人诸病,不论胎前产后,皆可常用 。
5.《本经逢原》:丹参《本经》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等疾,皆瘀血内滞而化为水之候 。止烦满益气者,瘀积去而烦满愈,正气复也 。
6.《本草求真》:丹参,书载能入心包络破瘀一语,已尽丹参功效矣 。然有论其可以生新安胎,调经除烦,养神定志,及一切风痹、崩带、症瘕、目赤、疝痛、疮疥肿痛等症,总皆由其瘀去,以见病无不除,非真能以生新安胎,养神定志也 。
7.《重庆堂随笔》:丹参,降而行血,血热而滞者宜之,故为调经产后要药 。设经早或无血经停,及血少不能养胎而胎不安,与产后血已畅行者,皆不可惑于功兼四物之说,并以其有参之名而滥用之 。即使功同四物,则四物汤原治血分受病之药,并非补血之方,石顽先生已辨之矣 。至补心之说,亦非如枸杞、龙眼,真能补心之虚者,以心藏神而主血,心火太动则神不安,丹参清血中之火,故能安神定志;神志安,则心得其益矣 。
凡温热之邪,传入营分者则用之,亦此义也 。若邪在气分而误用,则反引邪入营,不可不慎 。
8.《本草正义》:丹参,《本经》谓之微寒,陶弘景已疑其误,缪仲醇亦疑之,至张石顽乃改作微温 。
9.《本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 。
10.《吴普本草》:治心腹痛 。
11.《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邢留热,久服利人 。
12.陶弘景:渍酒饮之,疗风痹 。
13.《药性论》: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腹痛,气作声音鸣吼 。
14.《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 。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 。
15.《滇南本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 。治健忘怔忡,惊悸不寐 。
16.《纲目》:活血,通心包络 。治疝痛 。
17.《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散瘀,镇静止痛 。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子宫出血,吐血,乳腺炎,痈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