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脾虚湿热中成药

1.小儿脾热,湿热怎么办

小儿脾虚湿热中成药

文章插图
脾虚的各种症状 除了刚才说的基本食疗和药物,作为治疗脾虚的基础,还有就是脾虚引发的各种问题 。按照出生顺序,脾虚主要可能引起的基本问题是1、脾热
2、脾寒
3、脾湿 。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脾实 。前面说的1、脾热
2、脾寒
3、脾湿
三个可能会结合在一起引发各种症状 。脾热主要是积食造成,往往和脾湿结合在一起,形成湿热 。湿热是最普遍的问题,湿热就是腐烂的垃圾聚集而成,人体要调节湿热,就要给湿热一个出口 。这个出口在哪就会引发哪里的问题 。湿热引发的症状有发烧、腹泻、湿疹、鹅口疮、黄疸、以及其他表现为热、毒、霉的病 。湿热的主要表现是热、毒、霉、臭,容易引发细菌和病毒感染,如腹泻发展成痢疾、霉菌、湿疹溃烂发臭、发烧导致各种炎症 。
(咳嗽另外说,不光脾胃问题 。)湿热排出的方式是粘液 。如果腹泻、臭、有粘液就可以判断为湿热,湿疹最后会流黄水,也是湿热 。黄疸表现为暗黄,也是湿热 。鹅口疮是湿热从口腔排出,则容易生霉菌,形成鹅口疮 。这是湿热排出的方式 。
一部分有痰的咳嗽,是湿热引起 。脾到肺的升化失常 。湿热,就容易在各处形成粘液,这些粘液里滋生细菌,就形成各种炎症,这种道理对大人也适用 。因此,有以上这些症状,就可以判断是湿热,治疗湿热的方法,简单的就是薏米,薏米除湿,而且性情相对平和,好调味,容易喂 。其它还有茵陈、茯苓、泽泻等,但因为味道不好,不建议给宝宝用,除非严重的湿热情况下 。
薏米除湿,且性偏寒,所以可以除湿热,健脾 。
一个月的小孩可以吃薏米汤 。但因为薏米带寒性,所以不要一概都吃,有些人并不适合吃,就是脾寒的 。
一般宝宝不会脾寒 。脾寒多因为久病、寒风入胃、先天疾病 。脾寒的表现是吐奶,食欲不振,大便稀清,甚至如水,颜色浅,胃痉挛哭闹,打嗝,打嗝并不都是脾寒,但一部分是 。脾寒可以用少量姜丝冲水吃饭前喝 。如脾寒吐奶,可以在喂奶前根据年龄喝5-30ml姜水 。很小的宝宝,可以用姜汁滴在舌头上 。姜的作用主要用于暖胃,不要用多,特别晚上要注意使用 。
脾寒会导致脾胃蠕动缓慢,食物不消化或过久停留于胃里 。所以脾寒也会导致湿,就是湿寒,湿寒主要表现为虚弱,面色白、食欲不振,不喜饮水、咳嗽白痰,大便溏泻色浅,无味有粘液 。这就用炒薏米煮粥 。炒薏米(薏米放炒锅里面干炒,发黄即可煮粥)、大米、姜丝粥,严重的可以用泽泻、桂皮、炒白术,不过小儿一般不会到这种情况 。
薏米粥用量一般50g 大米配50g 薏米,或固定一汤勺薏米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脾热,这与湿热不同的是身体内湿气不大 。脾热是因为积食久了,或久病伤津,有火的表现,所以也常说心脾积热 。可以理解为,锅(胃)里水烧干了,火却没法关 。脾热引发的症状有流鼻血、腮腺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等热症 。脾热容易发生在身体健壮、食欲旺盛的宝宝身上,因为饮食无节制,有些宝宝身体看上去很好,却总是发烧,就是这个原因 。
热、湿、寒三种情况组合,可以得出各种毛病 。
一般的脾热可以用绿豆百合粥 。绿豆百合粥清热,生津,可以去脾热,严重的脾热可以在前面的粥里加金银花 。
脾热的外部表现是,舌苔黄厚,看上去干燥,喜饮水 。嘴唇面颊红,舌头红,总之是大旱的表现 。舌苔黄厚也可能是湿热,要看舌苔上是否有水汽,舌苔黄腻,好像一层水膜,就是湿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