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起源于佛教 腊八粥最早起源于哪里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是我国北方的一句谚语,意思是过了腊八,就离过年很近了,在我国古代,腊八节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忙着腊祭,吃腊八面,喝腊八粥、泡腊八蒜 。

腊八粥起源于佛教 腊八粥最早起源于哪里

文章插图
先秦时期,中国就有了腊祭,时间在腊月,也就是阴历的十二月,但并不固定,直到汉朝,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 。腊祭的对象,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 。
而现代最流行的腊八粥,最早的记载是在宋朝,《清稗类钞》记载:“‘ 腊八粥’始于宋,十二月初八日,东京诸大寺以七宝五味和糯米而煮成粥,相沿至今 。”文中的东京,是北宋的首都也就是现在的开封,诸大寺,指开封的铁佛寺、铁塔寺、繁塔寺、相国寺等 。《东京梦华录》卷十“ 十二月”条中说:“ 初八日…… 诸大寺作浴沸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 腊八粥’,都(汴京)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由此可见,我国腊八食粥习俗,最晚在宋朝,就已在寺僧和民间盛行了 。
腊八节是中国土生土长的节日,但是腊八粥却与佛教有关,按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遂发现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行 。此时遇见一牧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 。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 。这才有了腊八粥的雏形 。
但是我们都知道,佛教传到中国是汉朝的事情,但是却到了宋朝才有了腊八粥的记载,中间有几百年是没有腊八粥的记载的,再加上传到中国的佛教多有改进,所以腊八粥跟佛教有关,但也融入了很多中国的元素,这才诞生了腊八粥 。
而在中国也有关于腊八粥的传说,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传说在古时候,有一对老夫妇,他们虽然年过花甲,但非常勤劳 。他们精心耕种十几亩山地,粮食满仓,果树成行 。老太婆勤俭持家,忙天吃稠,闲天吃稀饭 。粗细粮搭配着吃,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
【腊八粥起源于佛教 腊八粥最早起源于哪里】但老夫妇的儿子和儿子却非常懒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冬天睡到日上三竿,夏天歇晌到夕阳西下 。几年以后,两位老人相继去世 。小两口一不种地,二不纺纱 。没过几年,便把父母留下来的遗产全部花光 。
他们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又没有赚钱的本领,只好出门讨饭 。这年冬天,大雪纷飞,二人蜷缩在屋里,又冷又饿 。突然,媳妇发现墙角有个老鼠洞,两人迫不及待挖了起来 。他们把挖出的碎米碎菜熬成咸粥,正要喝下去,“轰隆”一声巨响,房子塌了,两人也被砸死在里面 。这天正是腊月初八 。邻居们知道以后,都为老夫妇感到可惜,于是就模仿熬制一碗类似杂八饭的咸粥教育后代子孙要勤劳节俭,不忘耕织为本 。
由此可见,腊八粥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提醒人们有好的生活不要忘记勤俭节约,而现在的寺庙都有赠送腊八粥的习俗,这大概跟古代的寺庙喜欢施粥有关,再加上中国饮食的影响,渐渐成了中国特色的寺庙腊八粥,而人们去寺庙领取腊八粥不再是因为饿才去,而是寄托了对生活的美好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