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孩子是哮喘的高危人群?

哪些孩子是哮喘的高危人群?儿童哮喘该如何预防?孩子一旦患上哮喘 , 就很难摆脱 。不容乐观的是 , 近年来患哮喘的孩子一直呈上升的趋势 。那么有没有方法可以区分出哮喘的高危人群 , 在真正患上哮喘之前 , 提高警惕意识 , 防患于未然呢?
哮喘的诊断标准
任何一种疾病都是有严格的诊断标准的 , 在判断喘息是否易发展为哮喘之前 , 我们先来看看哮喘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 反复喘息、咳嗽、气促、胸闷 , 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 运动 , 以及过度通气(如大笑和哭闹)等有关 , 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
2. 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 , 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 呼气相延长;
3. 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 , 或自行缓解;
4.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 还有一些哮喘表现不像上面所述那样典型 , 比如没有明显的喘息或哮鸣音 , 则需要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等检测 , 看检测结果是否为阳性 。
需要符合以上第1~4条的条件 , 或是满足第4、5条的条件的孩子 , 可以诊断为哮喘 。

哪些孩子是哮喘的高危人群?

文章插图
哪些疾病易被误诊为哮喘?
哮喘的诊断在临床上有一定的难度 , 因为存在很多个体化差异及其他干扰因素 。因此 , 即使按照以上的标准 , 仍然不能百分百确诊哮喘 , 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和误诊率 。
一般而言 , 支气管异物、支气管结核、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都较容易被误诊为哮喘 。此外 , 还有一些疾病其实和哮喘的发病机制类似或一样 , 只是临床的表现略不相同 , 处于哮喘诊断的边缘 , 但是尚不需要扣上哮喘的“帽子” 。这类疾病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以及过敏性咳嗽 。
如果被误诊为哮喘该怎么办呢?对于误诊为哮喘的其他疾病 , 通常通过正规的抗哮喘治疗4~8周后 , 仍然不能有效控制喘息发作 , 就需要完善检查 , 例如肺部CT或者纤维支气管镜明确有无支气管异物、支气管结核或者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了 。
而对于哮喘诊断的边缘性疾病 , 例如咳嗽变异性哮喘就是“不喘”的哮喘 , 发病机制和哮喘是一样的 , 只是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 , 而不是反复喘息 , 建议咳嗽变异性哮喘需要按照哮喘的正规治疗至少8周;喘息性支气管炎如果1年发作3~4次以上 , 建议呼吸专科评估哮喘的高危因素 , 决定是否启动哮喘长期治疗方案;过敏性咳嗽需要严格规避过敏原 , 避免反复激发过敏反应日后发展为过敏性哮喘 。
怎样判定哮喘的高危人群?
国外采用哮喘预测指数(API)来判断是否为哮喘的高危儿童 。API指数阴性预测值意义重大 , API阴性者95%以上不发生哮喘 。
如何判断API阳性
【哪些孩子是哮喘的高危人群?】◆生后3年内反复喘息 , 1年内喘息发作≥4次 。
◆具备1项主要指标阳性或2项次要指标阳性 , 即可判断为API阳性 。
主要指标包括:①父母有哮喘病史;②医生诊断为特应性皮炎;③有明确的吸入性过敏原致敏的依据 , 通常是尘螨、猫毛、霉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