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疼怎么刷牙( 二 )


除非母体患严重代谢障碍病或遗传病 , 一般乳牙不易受到严重影响 。
3.牙齿 牙齿的形态、结构和位置与龋齿发病有明显的关系 。牙齿咬面的窝沟是发育过程中留下的缺陷 , 深窝沟内容易滞留细胞和食物残屑 , 而且不易清除掉 , 容易诱发龋齿 。矿化不足 , 特别是钙化不足的牙齿 , 釉质和牙本质的致密度不高 , 抗龋性低 , 容易患龋齿 。氟在牙齿矿化结构中的含量虽然很微少 , 但对增强牙齿的抗龋性很重要 。
牙齿中含适量氟就不易发生龋齿 。乳牙和年轻恒牙的结构和钙化程度都还不够成熟 , 因此容易受致龋因素的影响 , 患龋率高 。
唾液是牙齿的外环境 , 起着缓冲、洗涤、抗蓖或抑菌等作用 。量多而稀的唾液可以洗涤牙齿表面 , 减少细菌和食物残屑堆积 。量少而稠的唾液易于滞留 , 助长菌斑形成和粘附在牙齿表面上 。唾液的性质和成分影响其缓冲能力 , 也影响细菌的生活条件 。
【流行病学】
龋齿是小儿常见的多发病 , 乳牙患龋率高峰约在5岁左右 , 恒牙患龋率约在15岁左右 。根据上海市1981年调查材料 , 在15059名幼儿圆儿童和中小学学生中乳牙患龋人数为8523人 , 乳牙患龋率为56.62% 。
4岁时患龋率达65.92% , 9岁为83.57% 。
据1983年北京地区对中小学生的调查 , 城郊区7岁儿童恒牙患龋率平均为48.88% , 12岁为67.29% , 17岁为73.61% 。
一般农村较城市人口恒牙患龋为低 。资料表明城市人口恒牙患龋率平均为63.65% , 平均龋牙数为1.67颗;农业人口患龋率为55.67% , 平均龋牙数1.27颗 。
我国幅员辽阔 , 各地条件有别 , 患龋情况也有差别 。因此 , 防龋工作应从牙齿一萌出就开始 。
【临床表现】
龋齿最容易发生在磨牙和双尖牙的咬面小窝、裂沟中 , 以及相邻牙齿的接触面 。前者称为窝沟龋 , 后者称为邻面龋 。儿童发生在牙颈部的龋齿极少 , 只在严重营养不良或某些全身性疾病使体质极度虚弱时才可见到 。根据龋齿破坏的程度 , 临床可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图1) 。
图1 龋虫及其并发病
1.浅龋 龋蚀破坏只在釉质内 , 初期表现为釉质出现褐色或黑褐色斑点或斑块 , 表面粗糙 。继而形成表面破坏 。邻面龋开始发生在接触面下方 , 窝沟龋则多开始在沟内 , 早期都不容易看到 。只有发生在窝沟口时才可以看到 , 但儿童牙齿窝沟口处又容易有食物的色素沉着 , 医师检查不仔细也会误诊或漏诊 。浅龋没有自觉症状 。
2.中龋 龋蚀已达到牙本质 , 形成牙本质浅层龋洞 。病儿对冷水、冷气或甜、酸食物会感到牙齿酸痛 , 但刺激去掉以后 , 症状立即消失 。这是在为牙本质对刺激感觉过敏的缘故 。中龋及时得到治疗效果良好 。
3.深龋 龋蚀已达到牙本质深层 , 接近牙髓 , 或已影响牙髓 。患儿对冷、热、酸、甜都有痛感 , 特别对热敏感 , 一败涂地去掉以后 , 疼痛仍持续一定时间才逐渐消失 。这时多数需要作牙髓治疗以保存牙齿 。
深龋未经治疗 , 则牙髓继发感染或牙髓坏死 。细菌可以通过牙根达到根尖孔外 , 引起根尖周围炎症 。可能形成病灶感染 。牙冠若已大部破坏或只留残根时 , 应将其拔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