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掘幼儿的兴趣( 四 )


3.如何发掘孩子的兴趣
:李开复博士在演讲中提到很多次: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 。但这正是我所困惑的:到底什么是我喜欢的、我感兴趣的工作呢?我现在仍然想不清楚 。开复:
作为一个学生,如何找到兴趣呢?首先,多方面尝试,积极把握机会 。我的《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可以给你一些启示: “如何寻找兴趣和激情呢?首先,你要把兴趣和才华分开 。做自己有才华的事容易出成果,但不要因为自己做得好就认为那就是你的兴趣所在 。为了找到真正的兴趣和激情,你可以问自己:对于某件事,你是否十分渴望重复它,是否能愉快地、成功地完成它?你过去是不是一直向往它?是否总能很快地学习它?它是否总能让你满足?你是否由衷地从心里(而不只是从脑海里)喜爱它?你的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不是和它有关?当你这样问自己时,注意不要把你父母的期望、社会的价值观和朋友的影响融入你的答案 。
“如果你能明确回答上述问题,那你就是幸运的,因为大多数学生在大学四年里都在摸索或悔恨 。如果你仍未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那我只有一个建议:给自己最多的机会去接触最多的选择 。记得我刚进卡内基梅隆的博士班时,学校有一个机制,允许学生挑选老师 。
在第一个月里,每个老师都使尽全身解数吸引学生 。正因为有了这个机制,我才幸运地碰到了我的恩师瑞迪教授,从而选择了我的博士题目‘语音识别’ 。虽然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这样的机制,但你完全可以自己去主动了解不同的学校、专业、课题和老师,然后从中挑选你的兴趣 。你也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讲座、社团活动、朋友交流、电子邮件等方式寻找兴趣爱好 。
唯有接触你才能尝试,唯有尝试你才能找到你的最爱 。” 那些敢于去尝试的人一定是聪明人 。他们不会输,因为他们即使不成功,也能从中学到教训 。所以,只有那些不敢尝试的人,才是绝对的失败者 。希望各位同学尽力开拓自己的视野,不但能从中得到教益,而且也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我的《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里也有一些关于这方面的内容: “有些同学问我如何像我一样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呢?首先要客观 。
不要把社会、家人、朋友认可和看重的事当作自己有兴趣的事 。不要对看来有趣但是没做过的事就确定认为这是你的兴趣,需要亲身体验后才知道是兴趣还是憧憬 。兴趣不一定就能够当作职业,喜欢玩网络游戏不代表你会喜欢或有天赋来开发网络游戏 。有兴趣也不代表你有天赋,不过可以尽量寻找天赋和兴趣的结合点,譬如你在数学方面有天赋但同时也喜欢计算机,那么可以从事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 。
“找到兴趣的最佳方法是开拓自己的视野,尽可能接触众多的领域 。唯有接触你才有机会去尝试,唯有尝试你才能发现你的最爱,这正是大学可以提供的独一无二的机遇 。把握在校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通过图书馆、旁听、网络、讲座、打工、社团活动、朋友交流、电子邮件、电子论坛等方式接触不同的领域、工作、专家 。” 当初如果我只是乖乖地到法律系上课,不去尝试旁听计算机课、不去计算机中心打工、不去找计算机系的助教切磋,也绝对不会发掘出自己对计算机的强烈兴趣 。
同时,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也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并得到不少教益 。不少同学认为对自己的专业没兴趣,怎么办?对大多数的同学,转系不是一个好选择,而且读什么专业并不完全决定了毕业后的工作 。所以,首先最紧急的事情是你应该尽力地去尝试着把本专业学精学好,培养自己的兴趣 。
一个专业里有很多不同的领域,你可以多接触,也许会碰到真正感兴趣的方向 。有时,困难或偏见会让你看不清楚兴趣,例如,以前我以为自己很不喜欢演讲,但是后来下定决心告诉自己必须学会演讲的技巧,经过多年持之以恒地练习,再通过演讲成功得到的满足感,我发现我原来很喜欢演讲 。除了“爱我所选”之外,你也可以尝试着去“选我所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