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方歌趣记

1.关于补中益气汤 。求解 。

补中益气汤方歌趣记

文章插图
基本上赞同byh6317315 高级会员的观点 。《补中益气汤》其原方义是补气升阳,出自《脾胃论》,由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创制 。该方是李医疗学术思想的代表方剂,并且沿用至今,是临床常用的名方之一 。jiang58983079 会员按照给你方的医生的化裁,此方已经改变了原方的方义 。huangguosheng 会员回复的原方,从脉上讲适用于脉洪大而虚的患者,归经是足太阴阳明药 。
在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脉象来加减,补中益气汤原方为人参,一般适应大虚者,清阳下陷 。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等 。“肺者,气之本”,是《内经》对肺与气关系的最高概括 。因此此方以补肺固表黄芪为君药;脾为后天之本,脾者肺之本, 人参、甘草补脾益气和中泻火为臣药;白术燥湿强脾,当归和血养阴为佐药 。
升麻以升阳明之清;柴胡以升少阳之清,脾主升清,阳升则万物生,清升则阴浊降 。陈皮以通利其气;生姜性辛温;用以和营,开腠理,致津液诸虚不足 。上述就是《补中益气汤》的原方方解 。而加减方可能义在升阳益胃,又加大了陈皮在方中的比例,同白蔻仁加强理气宽中作用,加通草加强清湿热之功效,通草,色白而气寒,味淡而体轻,故入太阴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入阳明胃经,通气上达而下 。
人参(党参)换南沙参,综合整体加减,患者可能时有胃胀之疾 。元素曰∶肺寒者,用人参;肺热者,用沙参代之,取其味甘也 。好古曰∶沙参味甘微苦,厥阴本经之药,又为脾经气分药 。人参(党参)还沙参之别在于人参性温,补五脏之阳;沙参性寒,补五脏之阴 。虽云补五脏,亦须各用本脏药相佐,使随所引而相辅之可也 。
2.补中益气汤是什么?
【方名】补中益气汤【出处】《内外伤辨惑论》【分类】补益剂-补气【组成】黄芪(18克)炙甘草(9克)人参(6克)当归(3克)橘皮(6克)升麻(6克)柴胡(6克)白术(9克)【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虚气陷证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
2.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本方常用于内脏下垂、久泻、久痢、脱肛、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妇科之子宫脱垂、妊娠及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科之眼睑下垂、麻痹性斜视等属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 。)【用法】为粗末,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
或作丸剂,每服10克-15克,日2-3次,温开水或姜汤下) 。【禁忌】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方解】本方治证系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以致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 。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纳运乏力,故饮食减少、少气懒言、大便稀薄;脾主升清,脾虚则清阳不升,中气下陷,故见脱肛、子宫下垂等;清阳陷于下焦,郁遏不达则发热,因非实火,故其热不甚,病程较长 。
时发时止、手心热甚于手背,与外感发热之热甚不休、手背热甚于手心者不同 。气虚腠理不固,阴液外泄则自汗 。治宜补益脾胃中气,升阳举陷 。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牌、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 。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与黄芪合用,以增强其补益中气之功 。血为气之母,气虚时久,营血亦亏,故用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