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鱼类的胆固醇含量表

1.各种鱼类胆固醇的含量对比

各种鱼类的胆固醇含量表

文章插图
现在很多人过分强调胆固醇不好,一些报纸杂志上提到无鳞鱼胆固醇含量高,因而将无鳞鱼等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统统从饮食中排挤出去 。无鳞鱼的胆固醇含量到底高不高呢?是否有必要将无鳞鱼“开除”出食谱呢? 首先,这种一概而论的说法是不全面的,并不是所有的无鳞鱼胆固醇含量都高,而是有些含量比较高,如每1
00克银鱼含胆固醇361毫克,河鳗为177毫克,泥鳅为136毫克,黄鳝为126毫克,鳕鱼为114毫克,在食用时可适当限制食用量;但另外还有一些无鳞鱼胆固醇含量并不高,如带鱼每100克胆固醇含量为76毫克,鲨鱼为70 毫克,其含量与有鳞鱼相似,如草鱼为86毫克,黄鱼为86毫克,鲳鱼为77毫克,鲈鱼为86毫克等 。其次,很多鱼的脂肪中都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以海水鱼为多,具有降低体内胆固醇含量,降低血压,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对人体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
要判断一种食物对血胆固醇的影响,必须要同时考虑这种食物的胆固醇含量及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能单看其中一种 。
一般来说,食物中饱和脂肪酸对血胆固醇的影响大于食物中胆固醇对血胆固醇的影响 。因此,对那些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或希望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重点是控制每日总胆固醇和总脂肪摄入量,并避免吃含较多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奶油、牛油、猪油、椰子油等,将每日总胆固醇摄入量控制在300毫克以内,在这一前提条件下,经常适量食用各种鱼类是没有问题的 。
总之,并不是所有无磷鱼胆固醇含量均高,而且即使是胆固醇含量高的鱼,只要控制每日总胆固醇摄入量,还是可以适量食用的 。
2.哪些鱼类胆固醇含量高?
【胆固醇简介】
[编辑本段]
一般都知道,脂类物质主要分为两大类 。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是体内的一种主要能量来源;另一类叫类脂,是生物膜的基本成分,约占体重的5%,除包括磷脂、糖脂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种叫胆固醇 。
胆固醇又称胆甾醇 。
一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 。
早在18世纪人们已从胆石中发现了胆固醇,1816年化学家本歇尔将这种具脂类性质的物质命名为胆固醇 。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尤以脑及神经组织中最为丰富,在肾、脾、皮肤、肝和胆汁中含量也高 。其溶解性与脂肪类似,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等溶剂 。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而且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甾体激素的原料 。
胆固醇又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后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 。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每单位在140―199毫克之间,是比较正常的胆固醇水平 。
胆固醇是由留体部分和一条长的侧链组成 。人体中胆固醇的总量大约占体重的0.2%,骨质约含10毫克,骨骼肌约含100毫克,内脏多在150~250毫克之间,肝脏和皮肤含量稍高,约为300毫克 。脑和神经组织中含量最高,每100克组织约含2克,其总量约占全身总量的l/4 。
真核细胞膜中有大量的胆固醇插在膜磷脂之间,可以加强膜脂双层的稳定性,增加膜脂有序性并降低其流动性,调节膜的机械性能 。
【胆固醇的应用】
[编辑本段]
胆固醇在体内有着广泛的生理作用,但当其过量时便会导致高胆固醇血症,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现代研究已发现,动脉粥样硬化、静脉血栓形成与胆石症与高胆固醇血症有密切的相关性 。如果是单纯的胆固醇高则饮食调节是最好的办法,如果还伴有高血压则最好在监测血压的情况下只要经医生确定为高血压,则需要使用降压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