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吃什么食物( 三 )



5、把胡萝卜切成约3毫米的小丁,放入锅内 。胡萝卜应选用小一点的,嫩一点的,中间不能有硬芯 。

6、15分钟后,将熏干也切成3毫米的小丁,放入锅内 。

7、10分钟后,将青笋切成3毫米的小丁,放入锅内 。

8、期间应经常搅动粥,避免粘锅 。视其情况也可再加些水(因为放了这么多东西后,粥会变得很稠,当然如果你喜欢喝较稠的粥的话) 。

9、30分钟后,加少许精盐后即可出锅 。

以上大约可供3-4人食用,每人约3-4碗 。
这道腊八粥香味浓郁,而且色泽美观 。有胡萝卜的红润,有香菇、木耳的黑泽,有熏干的咖啡色,还有青笋的青翠,可谓色香味俱全 。在寒冷的冬天,一家人围着电视,喝上一碗这样的腊八粥,再来上几样小菜,实在是温馨极了 。
5.腊八节应该吃什么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



历十二月八日为中国腊八节,民间有食腊八粥的习惯 。
腊八粥也叫八宝粥,相传腊八节是佛祖“成道”之日,佛寺要仿效牧女献糜的故事,取八种香谷和果实制粥供 佛,故名八宝粥,腊八粥制法简单,营养丰富,味道香甜 。到了宋代,民间争相效仿,广为流传,成为一道深受人民喜爱的美食 。
腊月初八被佛教界奉为佛成道日,寺中僧尼常以糯米、芝麻、苡仁、桂元、红枣、香菇、莲子等8种食物合煮“八宝粥”,邀请周围山民共进圣餐,并施舍给民家老幼分食,以示对佛祖的敬奉 。其后渐成民间自煮八宝粥(称腊八粥)食用 。形成了吃“腊八粥”风俗 。
每逢农历十二月八日,古代寺院要取香谷和果实等杂煮成粥糜敬佛,民间也效法在腊月初八煮这样的粥吃,以消灾除病 。宋代杭州民间的腊八粥是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和米煮成的 。明清时各地盛行吃腊八粥 。

八粥名义上要凑满八样原料,但也不拘泥,少者四五样,多者十几样均可 。有些地方的腊八粥,是糯米、红糖和18种干果、豆子掺在一起熬煮的,十分隆重 。用莲 子、银杏、花生、红枣、松子加上姜桂等调料掺入大米煮成腊八粥,取其有温暖手足、滋补身体的功效 。也有用豇豆、金针、木耳、豆腐、茨菇等煮成的腊八粥,这 些是“细腊八” 。
普通人家吃的腊八粥,在米中掺入青菜、黄豆、蚕豆、豆腐、胡萝卜,荸荠煮成,是所谓“粗腊八” 。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 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 。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有些产玉米的山区,逢到腊八,以玉 米代替稻米,做成“腊八麦仁儿”吃 。农家风俗是每到腊八这天,都要做一顿腊八粥吃 。
腊八粥,就是尽家中所有,凡是好吃、能吃的东西,都可适量地放一点在锅 里,黄豆、绿豆、豇豆、豌豆、地蛋、山芋、胡萝卜及小麦粉、玉米粉、高梁粉、大麦粉等,杂七杂八煮成一锅粥 。常说吃得全,长得全 。
腊 月,就是一年到了,一年到头一定要把五谷杂粮、各种蔬菜吃全了,这样才能有全面的营养 。这是祈求人体安康,合家兴旺之意!其次是吃得全,收得全,过了腊 月,就到了新的一年,吃腊八粥时,把当年地里长出来的五谷杂粮,各种蔬菜都吃到,什么都不嫌弃,表明农家对土地上收获到的一切都是爱惜的,希望在新的一年 里,什么庄稼都能长得好,都能获得丰富 。
6.腊八节吃什么呢
腊八节食谱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