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力量训练方法图解( 五 )


掌握了腰髋关节用力的技巧,则上体之力与腿部力量合二为一,成为一个整体,而忽视或不明腰的作用,则只能是局部之力,零散之力 。李小龙曾说:“以腰为枢纽,快速地转腰,使肩与臂先手而出,要的扭转系学习出拳之基础练习 。”拳谚云:“力由腰发多根基,贯入两肋四肢躯,发到手足成一点,丹田叫力山也移”,也是对发力的形象描述 。
腰法与踢腿发力有什么关系呢?李小龙说“腰马合一”是什么意思?马者,马步,双腿也 。就是降腰力与双腿之力结合起来 。没有威力的踢击,尽管动作很快,但往往被击中对手时的反作用力所顶倒 。而掌握了将腰腿从地面获得的反作用力传至腰部,腰部传至大腿,再由大腿传至攻击部位,节节贯通如流水般,此时踢力直透对方,即使踢中数百斤重的人或物体,攻击者都不会自倒,因为腰力与支撑腿维持、调整好自身重心,故稳如磐石 。
二、腰力的作用原理
太极拳谚云“生命源头在腰间”,“其根在足,发之于腿,主宰与腰,形于手指” 。如果仔细观察狗的动作,你照它臀部踢上一脚,它会立即转身反击 。
而一个人的动作与其相比则笨拙的多,许多人转跨转腰时,腰背部就像束了一条宽皮带,僵硬、平板,没有扭拧、转策、翻滚的灵活 。腰部又是人体众多器官所在地,锻炼了腰部,就锻炼了这些内部器官,就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从解剖学来看,其前有丹田(脐下三寸气海穴,也称前心),后有命门(两肾之间,也称后心) 。周身之气皆发于丹田,又皆收于丹田,“气沉丹田,上虚下实,中气存于中,虚灵含于内,内走五脏百骸,外行肌肤皮毛”,运行周身,达四梢 。
发力时,松紧转换的关键在于腰肾,腰肾转换的枢纽则在于命门穴 。运动时,以命门穴为原动力,带动胸肌松沉,变幻虚实松紧,只有这样,才能周身发力 。腰是运动之枢纽,拳论曰:“诀窍以两腰之中,两肾之间命门,为上下体之关键枢纽 。”拳脚发力时,通过腰部来维持和调整重心,使动作既轻灵又稳健 。“有不得机不得势者,身便散乱 。
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不得机不得势,必是手动而腰腿不动,所以腰力的发出必须做到虚灵顶劲,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屈膝松胯,气沉丹田,使躯干正直,立身中正,上下一线 。
三、腰法与摔法的关系
摔法与腰法有关,只是由于动作幅度较小而常人难识其中奥妙 。摔技有一种典型练法——滑车练习,它是通过手的牵拉与上步,练习腰的旋转,体会抽、拧、顶、翻、撬诸劲的变化 。借杠杆力,使对手失去重心 。如腰不灵活,则摔只是蛮力硬扯,吃力而没有效果 。
四、腰法与实战
拳谚云“一打身法二打闪”,又说“身法为变化之本” 。身法就是以腰为轴作出的变化,以腰为轴,在旋转中吞吐闪展,如同飞机在空中可作立体的变化,如老虎、豹子都是腰部的收缩产生高速的一扑 。腰法若练之精熟,则腰部如同安装了轴承一般,可自如的向任意角度变化 。这种运动有什么实战意义?即“身体的摇摆不定,当可令对方更不容易攻击,也可是自己,尤其是近身发力更具威力 。
它的高明处在于,双手放开,随时可予对方一打击,并增强自己的守势,对方一旦暴露空门,必可使自己有绝佳之可乘之机会” 。(李小龙语)腰法的这种复合变化就是在避开对方攻击的同时近身击敌 。正确的攻防技术,如同鞭炮,而腰法则如一挂鞭炮中的导线,引爆连贯的技术动作 。腰法实战应用最典型的例子是醉拳,看似东歪西倒,实则每一动作都有它的目的,在看似不经意的运动中巧妙的避开对方的攻击,见隙反击,实为腰法、身法变化应用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