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胆红素40多严重吗( 六 )


为什么肝炎患者出现黄疸时皮肤、巩膜和小便发黄而唾液却不发黄呢?
肝炎患者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2mg/100ml),就可使皮肤、粘膜出现黄疸 。临床上黄疸首先出现于眼结膜及巩膜,其次是口腔的硬软腭和粘膜 。胆红素是一种黄染的色素,需要和蛋白质结合才能较持久地使体液、组织和脏器染黄 。由于胆红素和含弹性硬蛋白的组织结合最紧密,因此巩膜、血管、韧带、睑板和皮肤等一旦被染黄,消退较缓慢 。
而唾液、脑脊液由于含蛋白量极少,胆红素与蛋白结合的量也极少,所以黄疸病人的唾液和脑脊液能够保持原有的颜色而不被染黄 。小便发黄是由于部分胆红素要经过肾脏排泄而随小便排出的结果 。
您的总胆红素确实偏高,但是不要气馁,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认为,每天有一个好的心情,是你现在最好的治疗 。常规的东西你看看下面的,对你是很有帮助的,看你目前必须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控制好你的交际,能不喝酒尽量不喝为好.有两句话你要 记住,久怒伤肝,久醉也伤肝》》》
你这种属于肝功能正常,(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1次,持续2-3年)正常,称之为“稳定的小三阳”,传染性低 。
小三阳患者的情况并不比大三阳简单;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乙肝小三阳应检查HBV-DAN及肝功能,如果HBV-DAN(+)且肝功能异常,说明病毒复制,传染性强,应该采取以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 。目前治疗乙肝比较有效的药物有α-干扰素、日达仙、拉米夫定、泛昔洛维、胸腺-5肽等,但这种治疗结果大都限于HBVDNA阴转及减少纤维化,而对其它抗原(包括抗体HBcIgG,IgM)的进一步阴转影响不大 。
少数抗-HBe阳性的慢活肝,没有病毒复制证据,可能病毒已清除,但自身免疫反应持续发展 。本类病人对抗病毒治疗及免疫抑制治疗均可能无效 。
如果乙肝两对半为小三阳,HBV-DAN(应采用PCR及斑点法同时检测;最好经肝活检证实))为(-)且肝功能、B超及AFP等均长期正常,则说明病毒已清除,无传染性,只所以乙肝三系仍表现为小三阳状态,可能是因为机体免疫系统的记忆性延续(有如愈合后的伤口留下的疤痕一样),这种延续甚至会持续终生 。所以已无需隔离与治疗;因为目前尚无可在此类小三阳基础上进一步治疗乙肝的公认的而有效的药物;一味追求转阴而服用大量治疗性中西药物只会增加肝脏负担甚或招致不良后果 。
这类乙肝小三阳患者是可以结婚、生育与健康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所谓减少寿命一说是毫无科学根据的 。鉴于此类型小三阳患者病毒虽已清除但体内可能存在着乙肝病毒易感基因,故若配偶乙肝三系均为阴性则应尽早注射乙肝疫苗,以期产生抗体[HBsAb]后再结婚、生育为妥 。此前性生活男方应使用避孕套为上 。生育后婴儿应在医生指导下注射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 。
患者需继续注意自我保护及定期复查,以期病毒不能复制,争取完全康复 。乙型肝炎病人“三分治七分养”,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有规律,适当的身心锻练,保持乐观的情绪,不吃霉变食物,饮食应清淡,并应富有维生素及蛋白质等,这样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防止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
你要记住以下几点:
1. 充足的蛋白质
肝脏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合成与分泌血浆白蛋白 。正常人每天约合成10~16g血浆白蛋白,分泌到血液循环中,发挥重要功能 。肝脏疾患时,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乙醇和药物中毒等,均引起肝细胞合成与分泌蛋白质的过程异常,使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进而影响人体各组织器官的修复和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