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粗暴型教育 客观处理孩子的各种问题

有些父母不懂得交流,在孩子面前总是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以一副威严的面孔面对孩子,以严厉的语气与孩子讲话,无形之中就会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不敢和父母交流,有的甚至产生逆反的心理 。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而且还会阻断亲子间的沟通 。父母只有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才能使孩子感到爱和温暖,才能使孩子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才能达到孩子愿意接受教育的目的 。
散文家朱自清曾经写过一篇《儿女》的文章 。在文章中,他描述了家有5个孩子的热闹场景:“每天午饭和晚饭,就如两次潮水一般 。先是孩子们你来他去地在厨房与饭厅里查看,一面催我或妻发‘开饭’的命令 。急促繁碎的脚步,夹着笑和嚷,一阵阵袭来,直到命令发出为止 。他们一递一个地跑着喊着,将命令传给厨房里的佣人;便立刻抢着回来搬凳子 。于是这个说,‘我坐这儿!’那个说,‘大哥不让我!’大哥却说,‘小妹打我!’我给他们调解,说好话 。但是,他们有时候很固执,我有时候也不耐烦,这便用着叱责了;叱责还不行,不由自主地,我的沉重的手掌便到他们身上了 。于是哭的哭,坐的坐,局面才算定了 。接着又你要大碗,他要小碗,你说红筷子好,他说黑筷子好;这个要干饭,那个要稀饭,要茶要汤,要鱼要肉,要豆腐,要萝卜;你说他菜多,他说你菜好 。妻是照例安慰着他们,但这显然是太迂缓了 。我是个暴躁的人,怎么等得及?不用说,用老法子将他们立刻征服了;虽然有哭的,不久也就抹着泪捧起碗了 。吃完了,纷纷爬下凳子,桌上是饭粒呀,汤汁呀,骨头呀,渣滓呀,加上纵横的筷子,欹斜的匙子,就如一块花花绿绿的地图模型 。”朱自清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成才的父亲” 。他这样自我检讨:“我是个彻头彻尾自私的人,做丈夫已是勉强,做父亲更是不成 。”“从前只一味地责备孩子,让他们代我们负起责任,却未免是可耻的残酷了!”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深受父母的影响 。孩子处理事物的方式,对待人际关系的方式,主要受父母态度的影响和强化 。孩子的自尊、自信、自主性、意志力都受父母态度的影响 。
【防止粗暴型教育 客观处理孩子的各种问题】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父母的态度和孩子的智力水平是互为因果的 。如果孩子的资质差些,父母以较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给孩子以积极的评价,那么孩子的态度往往是积极的,对周围事物的看法也是乐观和自信的,孩子会认为自己会有所成就,他怀着乐观的心态去努力,结果往往就会变成现实;反之,消极态度和评价只能使孩子的信心更差,使孩子不去努力,其结果使孩子的智力和能力更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