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治口渴

1.五苓散为什么能治口渴

五苓散治口渴

文章插图
学术贴,中医初入门都有这困惑,以后深入了自然化解 。
五苓散主温阳化气,行气利水,主治膀胱气化不利 。所治口渴因为膀胱汽化失司,三焦气化不利,水饮不周流,津不上承为故 。
桂枝一药是方解关键,主温阳化气和解表邪,主开合肾气,化水饮,通利小便 。
其体内水湿较甚,可见脘痞胸闷,头旋气短,咳喘心悸,肢面浮肿,面色恍白,小便不利,大便溏写,湿郁化热则见身热,烦渴不多饮,结胸,小便短赤,大便或秘结或溏泻等 。舌体胖大,苔白滑腻,脉弦 。此处口渴,不管水饮是阴结还是阳结,出现口渴,都是渴而不多饮 。水饮内停,津液自不亏,所以气机调畅,汽化正常,则津液周流自复,渴饮自解,所以生津是多此一举或反助病进 。
阴虚津亏则见潮热咽干,颧赤烦渴,皮肤干燥,虚热内蒸也可见盗汗,口鼻眼干,或肺燥干咳少痰,痰中带血,或胃中虚痞泛恶,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体瘦薄而干,红赤少苔,脉细数 。
热结津亏见,面赤,壮热,汗,心烦躁扰,烦渴引饮,气粗息高,痞满硬结腹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降苔黄燥裂或黑,脉数实有力 。
2.五苓散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五苓散具有淡渗利水的功效,可以有效治疗水湿内停,小便不通等症状,有效缓解身体不适,??系统的吸收,提高身体机能的转变,对身体有很大的帮助 。
五苓散含有猪苓、茯苓、泽泻、肉桂、白术共五味中药组成,具有化气利水、健脾祛湿的功效 。适合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所致的发热头痛,烦渴饮水,小便不利等现象,还有水肿,身重,小便不畅及心悸、吐涎沫而头眩等症状 。
五苓散能除去身体里多余的水分,间接能起到紧肤作用 。还有行气利水,祛湿和胃的作用,主要用于水湿内盛的泄泻,对身体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
五苓散的注意事项:
1、在熬制汤剂时,不能煮太久,否则会失去药材成分,喝了也没有用处 。
2、湿热人群禁止服用,还有不能长期服用五苓散,会产生不良反应 。
3、平时要戒烟戒酒,少吃辛辣食物,生活中要多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 。
五苓散对身体还是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经常服用,所以,服用期间要多注意,不要盲目服用 。平时要多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
3.五苓散是一什么中药?有什么功效吗?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 。是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五味药物组成 。它是利水渗湿剂,有湿阳化气之功 。传统用于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等证 。经当代临床又扩大了新的用途 。急性黄疸型肝炎:发热,纳少,乏力,恶心呕吐,肝区疼痛,尿短色黄,皮肤及巩膜黄染,舌苔黄厚腻,舌边尖红,脉细滑 。
肝功能试验异常,B超检查多为蜜集微波 。
用五苓散(汤)去桂枝,加菌陈30~50克,黄芩、佛手、焦兰仙各10克,反蓝根、丹参各15克 。消渴:自觉烦渴,虽大量饮水,而渴难消解,饮后即尿,小便微急,小便清白如水,汗出溱溱,心悸,心下痞,头昏且肢软无力,失眠多梦,饮食尚佳,舌淡 。边有齿痕,苔白腻而粗糙,脉濡数 。
三大常规血糖,尿糖、甲状腺功能测定、头颅摄片均无异常 。
用五苓散(汤)加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2枚、水煎服 。如果渴甚加沙参、海蛤粉;心烦懊恼加牡丹皮、栀子;腹胀加厚朴 。痰饮;寒热咳喘,痰多稀白,胸胁胀满,面目下肢浮肿,目眩,心悸,舌苔白滑,脉弦滑,重按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