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教育 三大问题要懂



学龄前教育 三大问题要懂

文章插图
  关于教育时机的误区
  孩子对于家长的需求 , 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弱的 , 越小的孩子越需要家长的教育引导 , 而随着青春期的萌动 , 大约在10到12岁以后 , 孩子对家长的需求会越来越少 , 他们会更加趋向于“自我”的世界 , 形成独立的人格 。
  而在实际生活中 , 很多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的 , 因此在该教育的阶段没管孩子 , 在该放手的阶段一股脑的使劲儿管教 , 结果就是不但孩子没管理好 , 反而破坏了亲子关系 , 南辕北辙 。
  有个家长曾经跟我谈起过她的教育理念 , 说孩子小时候不用管 , 尤其是上小学之前 , 就是我们说的学龄前 , 这个时候随便他玩儿吧 , 甚至放纵他也没关系 , 因为也就这个时间段可以为所欲为了!等上了小学 , 哼哼!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一点儿也不能惯着!
【学龄前教育 三大问题要懂】  那个时候她的小孩还在幼儿园大班 , 妈妈就经常被幼儿园的老师找来谈话 , 除了欺负小朋友 , 还偷偷的把学校里他喜欢的玩具带回家 , 被老师称为“问题儿童” 。然而这个妈妈的态度似乎显得很“开明” , 妈妈说:“我就跟老师说 , 我家孩子没大毛病 , 心地善良 , 一些小毛病长大了就好了!”这种就是没能好好把握教育时机的典型做法 。
  学龄前是教育关键期
  最需要家长关心、呵护、教育的阶段 , 除了新生儿阶段、婴幼儿阶段 , 在心理引导方面 , 最主要的还是学龄前阶段 。中国有句俗语 , 叫“三岁看小 , 七岁看老 。”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 发展心理学认为 , 人一生的思维、行为模式 , 言语交流模式、表达和沟通模式 , 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建立和形成的 。而且在形成以后 , 如果没有特殊事件发生或者专业的帮助 , 几乎没有太大变化 。
  所以说 , 包含上面提到的那位“小时候放养、大了圈养”的妈妈在内 , 有相当多的父母把这个教育的时机弄得颠倒了 , 所以才有许多家长说:“这孩子为什么小时候那么乖 , 长大了就变了!”“这孩子怎么屡教不改 , 到底像谁啊!” , 这就反映出你的教育时机已经错过了 。因此希望家长早早的就了解孩子心理成长的需要 , 以便在对的时机做好该做的教育 , 才不会形成难以扭转的结果 。
  非言语的爱的教育
  很多孩子的成长经历就是 , “断奶以后就交给东北的姥姥带着或者“由上海的奶奶带到上幼儿园” , 似乎有很多父母以为 , 小孩儿生下来只要能让他健健康康安全成长就可以了 , 所以在断奶以后、上幼儿园之前 , 年轻的父母就把孩子寄托在老人家里 , 直到孩子长到四五岁 , 差不多好照顾一些了 , 才带回家 , 而一带回家基本上就上了幼儿园了 。
  心理学里面有个名词 , 叫母婴连接 , 在三岁之前 , 孩子与妈妈之间必须建立亲密无间几乎没有距离感的连接 , 这是理想的亲密关系 , 这样带出来的孩子 , 安全感很充足 , 依恋感非常饱满的得到了满足 , 具备了很扎实的心理发展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