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7周:故事:兔唇 脊柱裂 叶酸

兔唇、脊柱裂和叶酸的故事
兔唇在中国的发病率大约只有1/700 , 但如果乘以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 , 其结果就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 。关于如何预防兔唇 , 媒体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说法 , 孕妇抽烟、酗酒、过量照射X线、病毒感染、营养不良等等因素都被认为是兔唇的罪魁祸首 。不过这些都属于公认的坏毛病 , 暂且不去说它们 。
不少专家认为多服叶酸有助于减少兔唇的发病率 , 但也有专家认为两者没有关联 , 我们应该听谁的呢?事实上 , 我们每天都会在报纸上看到无数关于健康的忠告 , 尤其是饮食和营养方面 , 每天都会出现几个新的“专家建议” 。它们到底有没有根据?读者应该如何去看待这些“健康小贴士”?兔唇和叶酸的关系问题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范本 。
叶酸的故事

孕7周:故事:兔唇 脊柱裂 叶酸

文章插图
叶酸(Folic Acid)是维生素B的一种 , 常见于绿叶蔬菜中 。不过叶酸耐受不了高温 , 因此只有生吃才最有效 。不喜欢吃生菜的话还可以吃粗粮 , 豆类和部分肉类中也含有相当多的叶酸 。叶酸的作用最初是被一个叫露西·维尔斯(Lucy Wills)的英国医生首先确定的 。上世纪30年代 , 她去印度孟买行医 , 发现当地孕妇得贫血症的人很多 , 患者血液中的红血球体积不断增大 , 数量却在减少 。当地民间流传着一种偏方可以治疗这种贫血症 , 其主要成分是一种发酵副产品 。维尔斯从这种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出各种成分 , 挨个尝试 , 终于证明其中富含的维生素B是真正起作用的成分 。
【孕7周:故事:兔唇 脊柱裂 叶酸】 1941年 , 一个美国科学家从菠菜叶子里提纯了叶酸 , 并搞清了它的分子式 。1946年科学家又成功地用人工合成的办法制造出了叶酸 , 并开始研究它的作用机理 。研究结果令科学家大吃一惊 , 原来这种不起眼的小分子竟然是DNA复制过程必需的一种辅酶 , 没有它 , DNA复制就不能进行 , 细胞便无法分裂 。可是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却不受影响 , 于是红血球中的蛋白质便越积越多 , 体积自然也就越来越大 , 但数量却不见增长 , 这就是贫血症的病因 。正在发育的胎儿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细胞分裂 , 需要很多叶酸 , 孕妇体内的叶酸被大量征用 , 结果便造成了自身的贫血 。
好了 , 叶酸的故事可以告一段落了 。这个故事代表着生命科学研究的理想状态 , 因为贫血症在穷人孕妇中的发病率很高(大约25%) , 使得医生们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试验对象 , 通过试验证实叶酸的好处 。叶酸的作用机理搞清楚之后 , 医生们更可以理直气壮地下结论了 , 他们可以用非常肯定的语气建议贫血的孕妇说 。
可惜的是 , 生命科学并不是那么简单 , 营养学尤其如此 。同样一个叶酸 , 当它出现在其他领域后就开始有麻烦了 。
脊柱裂的故事
脊柱裂(Spina Bifida)是另一类比较常见的婴儿先天畸形 , 发病率约1/1000 。发病婴儿腰部会出现一个鼓包 , 并伴有分泌物或者感染 。脊柱裂属于“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的一种 , 具体说就是发育过程中脊柱闭合出了问题 。患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全 , 长大后非常痛苦 。最早把脊柱裂和叶酸联系在一起的是一名产科医生 , 他在60年代发现医院里出生的患有脊柱裂的孩子其母亲多半得了贫血症 , 于是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后来又有人发现有癫痫病史的孕妇生出脊柱裂孩子的比例很高 , 而治疗癫痫病的药物正是专门和叶酸作对的拮抗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