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熬中药才是最正确的时间 怎样熬中药( 四 )


有些中药原材料所带的毛容易引起药液浑浊或造成服用时刺激咽喉副作用,需要用纱布包起来熬 。
如滑石、旋复花、枇杷叶、密蒙花、蒲黄、车前子、五灵脂等 。
4、另煎:
贵重药材需单独熬,以免跟其他药一起熬造成浪费 。
如人参、西洋参、藏红花、蛤蟆油等(虽然不可以一起熬,但另煎药液跟群药煎出的药液可以混合服用)
5、冲服:
有些药物需打粉冲服,不能丢到药罐罐儿头熬 。
如三七、川贝、珍珠、苏合香、安息香、琥珀、柿霜、血竭、牛黄等 。
6、烊化:
烊化即将胶类药物放入水中或已煎好的药液中溶化,再倒入已煎好的药液中和匀内服 。
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饴糖等一类 。一般采取隔水蒸烊化后再兑入药液,一同服用 。
7、泡服:
部分药物仅需要热水泡服就行 。
如番泻叶在80度水中浸泡1小时饮用就好;一些花类药物,如绿萼梅、月季花、玳玳花、玫瑰花、厚朴花等热水浸泡5分钟后取汁服用即可
;
怎样熬中药才是正确的■火候一般先用急火(武火)煮沸,再用慢火(文火)煎熬 。也有单纯用急火或慢火煎的,要遵医嘱 。■时间与次数一般头煎沸滚后半小时为宜,二煎的加水量与时间,按头煎的二分之一为适宜 。据试验,两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药得到的有效成分要多 。因为药物煎煮后,溶剂形成两部分,一部分在药物之内,另一部分在药物之外,形成两种不同的浓度 。当药物内部有效成分的浓度大于外部时,可继续向外释放,到浓度相等时,就不再向外释放了 。所以必须换水重煎,使有效成分继续向外释放 。因此,中药汤剂一般煎两次为宜 。■具体方法先用冷水将药浸泡半小时到1小时后再煎 。随着水温的逐渐升高,植物细胞慢慢膨胀、破裂,蛋白质及淀粉等也会逐渐溶解在水中,不会阻滞有效成分的释出,所以药效较高 。如用开水煎药,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淀粉等会产生凝固现象,使细胞不易破裂,即使破裂了,有效成分也留在凝固体内不易释出,药效就不能充分发挥 。煎药时要避免药液溢出或过快熬干,也不要反复揭盖,以避免有效成分挥发 。根据药物的功效、毒性的不同,要采取不同的煎药方法 。如解表、清热类药宜急火煎,时间要短,否则会降低药效,改变药性;厚味滋补药如肉苁蓉、熟地之类,宜慢火久煎,时间要长,使药中的有效成分更多地释出 。某些毒性药物如乌头、附子之类,亦应慢火久煎,才能减低毒性,增加药效 。

怎样熬中药才是最正确的时间 怎样熬中药

文章插图
怎样熬中药 怎样熬中药
很多人看中医后将药带回家,自己遵医嘱而熬中药 。那么,如何熬制中药,才能使药效发挥得最好?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怎样熬中药的知识,欢迎阅读 。
1.煮药需用白开水
现在人们熬药经常是打开自来水直接用,其实熬药最好是把烧开的水放凉后再使用 。因为一些地方的水多用氯消毒,或多或少都有残留;同时自来水中的钙、镁离子较多,也容易和药材中的化合物发生反应,影响药效 。
2.先煎后煎分药性
贝壳类、矿物类、骨甲类等先煎10分钟后再放入其他药物 。
有些药房要求一味药或几味药后煎,也就是在其他药煎10分钟后再放入药罐 。因为有些药材久煎无效,如钩藤等;有些药材带有芳香味,久煎降低药效,如金银花、连翘、薄荷等 。
此外,有些药久煎却可以减低药的毒性,如马钱子等 。煎药前最好先把药材用温水泡40分钟,让中药泡透,以便将药中有效成分更多的煎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