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熬中药才是最正确的时间 怎样熬中药( 六 )


4.用火用锅有讲究
有的药要久煎微火,有的药要猛火时间短 。久煎微火是指滋补药,猛火时间短是指通便药、伤风感冒药 。煎药最好用砂锅,砂锅受热均匀,药煮开时它的滚动就像浪头,有撞击力,再用筷子不断地搅拌,像洗衣机将衣服的脏物洗掉一样,这样才能把药里的有效成分全部煎煮出来 。用高压锅煎药就没有这些撞击力和搅拌作用,药的成分会受影响 。
5.药汁最好煎180毫升
煎药的时候,药汁多少是非常关键的,前3次,每次煎180毫升左右就可以了,既要做到药效的充分保留,也不能形成浪费 。普通的药方这么煎就可以了 。
服药方法也是中医中重要的内容
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 。”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 。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 。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 。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 。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 。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 。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
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 。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 。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 。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 。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 。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 。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 。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 。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
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 。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 。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 。常用于寒证 。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 。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 。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 。常用于热证 。
②服药剂量:用药的剂量一般应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 。
③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药物效果,观察有不良反应 。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 。
④空腹服中药易胃肠反应,如腹鸣、便前腹痛、大便稀烂,故适于大便硬结或便秘患者 。如有胃病,宜进食后一小时后服用 。
⑤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 。
⑥体虚、年老、胃寒易呕吐或儿童,药物可分两次服用(相距时间可酌情) 。
⑦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 。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内容和区别 。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 。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葚、黑芝麻、峰蜜等 。
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 。
;
中药要怎样煎才正确?俗话说:“十分药力五分煎,不会煎煮白花钱 。”
中药的疗效与剂型有关,煎煮方法不当就会影响汤剂的疗效 。因此为了保证实际用药能取得预期的疗效,就必须采取正确的煎煮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