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步骤循环,帮孩子养成好习惯

为啥别人家孩子闲下来就看书画画 , 你家孩子就上蹿下跳玩手机?为啥别人家孩子早起有条不紊 , 你家孩子早起就像打仗天天迟到?
这种局面的出现 , 跟孩子的智商情商逆商都不沾边 , 唯一的解释是孩子没有养成好习惯 。
习惯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 人一天要做很多事 , 大部分是不需要动脑思考的 , 纯粹是习惯性的行为 。 就比如 , 有人累了躺在沙发上刷肥皂剧 , 有人累了去书房看书放松 , 简单的行为 , 日积月累就会带来天差地别 。
怎样才能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呢?
詹姆斯·克利尔是习惯培养领域的专家 , 他创办了“习惯学院”并培训超过1万名学员 , 他还是《掌控习惯》的作者 。
我们可以按照詹姆斯·克利尔多年“习惯培养”的培训经历 , 找到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方法 。
4个步骤循环,帮孩子养成好习惯
文章图片
詹姆斯·克利尔在《掌控习惯》中指出 , 习惯的培养分为4个步骤: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 。
提示是触发点 , 看到提示能让人意识到该做些什么了 。 渴求是让人行动起来的欲望和动力 , 只有想做一件事情才有可能去做 。 反应是看到提示有了渴求之后采取的行动 , 奖励是让自己有循环做下去的动力 。 这4个步骤循环起来 , 你就掌控了习惯 。
接下来我将从这4个方面入手 , 介绍在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 , 家长陷入了哪些误区 , 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
01
提示:好行动的触发点
按照詹姆斯·克利尔的定义 , 提示是外界环境的线索 , 它让我们意识到某种行动会带来奖励 。
错误做法:家长成为孩子的人肉提示器
有人会说 , 提示还不简单 , 我在这一点上做的特别好 。 每次孩子该做作业该读书了 , 我都会不厌其烦地提示他 , 他不去我就一直催 , 再不去我就揍他 , 一定要让他该干啥干啥 。
在孩子习惯培养的过程中 , 家长充当孩子的人肉提示器 , 会导致孩子自觉性差 , 写作业必须得盯着 , 一时盯不住孩子就开小差 , 学习效果也不好 。
4个步骤循环,帮孩子养成好习惯
文章图片
正确做法:让习惯显而易见
提示是触发点 , 是告诉孩子 , 看到这个东西或做完某件事之后 , 就该做另一件事了 。
举个例子 , 孩子每天放学回家 , 都有吃水果的习惯 , 那就可以把“吃水果”当成写作业的触发点 。 吃完水果 , 就去写作业 。 让习惯叠加起来 , 用自然的提示让孩子形成条件反射 , 逐渐在一个习惯的基础上养成另一个习惯 。
家长还可以通过改变家里的环境 , 进而触发孩子的好习惯 , 规避坏习惯 。 很多时候人的行为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 只是受环境的影响 。 想让孩子多吃水果 , 少吃零食 , 就把零食放在孩子不容易接触到的地方 , 把水果放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 。
孩子写作业不专心 , 经常写着写着就玩别的 。 可以把孩子的书桌收拾干净 , 把玩具游戏类的东西搬离书桌 , 让书桌只剩下学习 , 孩子看不到玩的东西 , 自然就不容易分神 。
4个步骤循环,帮孩子养成好习惯
文章图片
让习惯显而易见 , 是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第一步 。
02
渴求:行动起来的动力
渴求是对奖励的欲望 。 欲望越强 , 就越容易行动起来 。 我知道我接下来该干啥了 , 我想不想行动呢 , 这就是渴求 。
错误做法:施压或收买
在刺激孩子行动方面 , 家长总有很多办法 。 有负面的施压 , 你不去我就揍你 , 你不去我就生气吼你 , 我一直在这盯着你 , 直到你行动为止 。